教你如何辨別減速機廠家,了解這五個點誰也瞞不了你

經過多年的測試,行業內已經總結出評價減速機好壞的一些性能指標,特別是減速機研發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

這些坑,誰也逃不掉,能不能解決,什麼時候解決,就看研發實力了。

所以,下一次有減速機廠家找上門,先問有沒有遇到這些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就知道這家靠不靠譜了。

1.漏油

不管什麼減速機,這是必定要面對的問題。

而漏油的原因是比較複雜,涉及到油封品牌、油封裝配、軸的加工工藝、使用方法等等,而且漏油還分真漏油和假漏油。

所謂假漏油,是指在運行之後不久出現漏油,漏油量不多,而且短時間後就不再出現。這種一般是內部的壓力釋放,壓力釋放了就沒事了。

而真漏油出現的時間點就不定了,可能是一開始就漏了,這時很可能是產品品質或裝配品質問題;也有可能是運行很長時間之後出現,這一般是油封壽命問題(使用不當除外)。

很多人都樂意拿漏油來攻擊國產減速機。沒錯,確實在這個問題上,確實國產減速機發生的概率會比較高,可能是工藝不成熟,或者是使用了比較一般的油封。

但是,必須要說的是,這絕不是國產減速機的特性,這鍋咱不背,就是進口減速機(品牌就不說了),還不是一家,也測過漏油的。那些大量使用過進口品牌機器人的客戶也會知道這個問題。至於廠家是怎麼解釋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不是進口的不漏油,只是概率小,多數人不知道而已。

教你如何辨別減速機廠家,瞭解這五個點誰也瞞不了你


2.精度

這裡包括了兩種,一種角傳動精度,這是減速機手冊裡都會標出來的,這影響的是機器人的絕對定位精度;

另一種是重複定位精度,這是減速機手冊裡沒有,這影響的是機器人的重複定位精度。角傳動精度一般減速機廠家都有專業的設備,但是客戶自己也可以設計一些簡易的方法去測。重複定位精度也一樣。

對於新減速機來說,要達到標稱的1弧分以下,很多廠家是OK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一致性和穩定的。可能大部分廠家一開始精度都達標,但幾個月後,要麼精度跳上跳下,要麼直接是越來越差。

重複定位精度也如此,短時間內達到較高重複定位精度是沒什麼問題,但是時間長了,如何保持住就很難了。

3.發熱

這是比較直觀,但是比較少人關注的一個點。其實發熱也與上面講的精度有關。減速機精度取決於齒輪的齧合程度,齧合間隙過大,減速機的精度就差,而採用微過盈的方式,精度就會提高,但是就會導致發熱過大的問題。

RV上,採用帝人結構的發熱的區別還沒有那麼明顯,而同樣是諧波減速機,不同品牌的發熱程度就差很多了。

別的不說,諧波里面,HD是唯一一家可以既可以精度高又可以發熱少的廠家,大佬的稱號絕不是浪得虛名。

當然,發熱除了與齒輪有關之外,還跟油脂、跟裝配有關,油脂的好壞,裝配的能力都會有明顯的影響。這裡有很多的細節工藝,這就看各個機器人廠家的技術能力了。

4.壽命

壽命也是國產減速機被吐槽最多的點。大家老是吐槽減速機壽命短,但能講清楚到底什麼壽命短的人卻不多。

其實減速機的壽命主要取決於軸承的壽命,一般來說,軸承是最先壞的,特別是諧波,RV的話,行星結構部分也是易損壞的點。

很多人都吐槽國產減速機用的軸承不好。說兩句公道話,這又得分兩種:一種是軸承確實不好,可能是材料或者工藝等等的缺陷導致軸承就是達不到那個壽命;

但是呢,另一種情況是,哪怕你使用了跟HD一模一樣的軸承,你也不能保證100%能達到壽命。原因是,在諧波行業,軸承是存在一定概率的提前磨損的,這已在在各大廠商那裡都得到了證實。就是說,這是一個行業瓶頸,就是有一個小概率會出現軸承莫名其妙就壞了,而且前期查不出來。

而這個時候,到底是減速機本身有問題還是客戶問題,這其實就有灰色地帶,是會發生爭執的地方。而不同品牌之間這個概率也存在差異。

要去問廠家概率是多少,估計也答不上來,或者也不敢正面答你,一般比較官方的回答都會講10%以內。這是一個統計概率。那這個統計值怎麼來的呢,那誰有這麼大的樣本可以統計呢,你懂的。

提前磨損的情況一般會在數月到一年左右出現,視運行情況而定,所以那些趁著機器人爆發、大量出貨的減速機廠家就要注意了,如果前面研發的時候沒有控制住這個概率,現在出貨越多,半年後頭越大。很多人盲目鼓吹國產減速機迎來了春天,如同在出產一個又一個定時炸彈,哪一天被引爆,那可就山崩地裂了。

5.傳動效率

其實這跟前面講的精度、發熱、油脂等都有關係。傳動效率也是減速機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要測試傳動效率也是需要專業設備的,客戶自己比較難測出具體數據。

但是,做橫向對比是可以的。發熱就是最直觀的一個對比方式,不變的工業定理,能量是守恆的,發熱大了,代表電機更多的功率被用來消除摩擦了,那輸出功率自然就少了。輸出功率少了,負載能力自然就弱,就沒力,加速度自然就小,節拍自然就慢了。

『結語』:關於不同廠家的主要差距主要就是以上這些內容了,至於實際怎麼測,怎麼建立合理評價標準,那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道理,測試方法都是得靠自己摸索。

因為廠家不一定肯透露,或者甚至有些廠家也沒測過,但至少能把上面的問題解釋清楚的廠家就屬於比較靠譜的廠家,至少是真正在做產品的。

如果答都答不上來,那就請君三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