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姜瓖大同叛亂

明末清初,政局動盪,諸方勢力角逐華夏。東北沙俄已有侵佔之心,滿清虎視中原,北京朱由檢勉力支撐,西北李自成待機而動,西南張獻忠割據一方。這個時候正是豪傑奮戰之時,而姜襄大同叛亂就是這時候的一次動亂。

姜瓖(?-1649年),明末清初將領, 陝西榆林人。和李自成算是老鄉。姜瓖原為明大同總兵官,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途中,他主動獻城投降;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撤回關中,他又舉地降清。清廷命其佩徵西前將軍印,大同總兵,仍鎮大同。

明末清初的姜瓖大同叛亂

清大同總兵官姜瓖叛清反正,是有歷史大背景的,與當時驟然而起的“反正”潮是密不可分的。清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江西提督金聲桓等四五十員將領於南昌舉兵反正抗清,歸附南明永曆政權。三月下旬,清都督同知陳友龍在靖州起兵反清,相繼收復湘西、湘南三十餘城。閏三月初十,清廣東提督李成棟舉廣東反正,得到廣東十府七十餘州縣群起響應。四月,清甘州總兵丁國棟與副將米喇印兩位回族將領於蘭州起兵反清,得到嘉峪關內外回民的雲集響應,關中大震。這些原明將、如今的清高級將領的叛清反正,在政治上、軍事上均對清政府產生巨大影響。

這股強勁的反正風將姜瓖的心也給吹活了。九月份,姜瓖主動派人潛往北京,同聯結山東義軍反清的原明降將劉澤清溝通,願意一同起事反清。清軍平定山東叛亂後,得知劉澤清串聯義軍之事,遂捕殺之。劉澤清出事丟命,參與者姜瓖自然心慌。十一月中旬,清廷命英親王阿濟格、多羅端重郡王博洛、多羅承澤郡王碩塞等大將率領八旗軍駐防大同,名義上是備禦漠北喀爾喀蒙古部族的侵擾,實則準備抓捕懷有貮心的姜瓖。清廷這一舉動,不能不讓心懷叵測的姜瓖起疑,且“每日朝參,不勝煩苦,欲謀去之而未有便”。正當姜瓖疑懼之時,適逢進駐大同的八旗前鋒軍兵搶掠民間婦女,激起了眾怒民憤,大同駐軍自發地傾營出動抗擊八旗兵。老百姓也跟著併力合擊,軍民聯手將八旗前鋒兵打得大敗。高級將領反正狂潮、清八旗主力壓境“助防”、大同軍民自發反抗八旗兵的暴行,多種原因疊加,促使了姜瓖舉兵叛清。

十二月初三,清大同總兵姜瓖率領部眾奉表永曆帝反正,權稱“平虜大將軍”,下令軍民解辮易服,數清十大罪狀,並收復了大同所屬州縣。阿濟格聞報姜瓖反叛,遂於初十日率軍進抵大同,深挖十道塹壕圍困城池。姜瓖出戰大破之,逐北至陽和(今山西陽高縣)。多爾袞在軍事圍剿的同時又對姜瓖進行勸降,宣佈若能悔罪歸誠,仍將“照舊恩養”,但勸降無效。姜瓖在晉北一帶頭,朔州、寧武、偏關等地的駐軍將領也紛紛起兵反正,偌大的山西除了省會太原府以東、以南地區,幾乎遍焰反清的烽火;反正狂潮竟蔓延至陝西、寧夏,如此一來,陝甘寧連成一片,聲勢極盛,清廷震動。

明末清初的姜瓖大同叛亂

多爾袞

姜瓖大同舉兵叛清反正,遭到了同其他各地反正將領一樣的命運,那就是敗亡。大同歷為北方軍事重鎮,明九大邊鎮之一,是京師的西北門戶,對北京威脅極大。清廷雙管齊下,一方面採取懷柔政策,一方面施以軍事圍剿,調派名將精兵鎮壓。來年八月,姜瓖麾下叛將楊振威等將領降清,襲殺姜瓖及其兄弟,函首出城投降,歷時八個多月的大同叛亂平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