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浓蹅嚓

 

洛阳这几天“连阴雨”,到处“浓蹅嚓”,去哪儿都不方便。这是形容那些没硬化的道路,出门就得“蹅泥”,说的是“水泥路”行走艰难。“浓蹅嚓”是洛阳口语,过去老人们经常说。

浓nóng: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浓茶。浓妆。浓雾。浓墨。浓眉。浓重。在洛阳民间“浓”字使用发生了延伸,我们经常吃了:浆面条、糊涂面条,煮的时间长了,会说:浓啦,太稠啦。捞面条、汤面条放置时间长了,也会“浓了”,不好吃了。黄土地见水不也成了:泥窝窝了吗。洛阳人在说这个“浓”字时,三声或四声比较多。

蹅chǎ:踩,在泥水里走:蹅雨。蹅着泥走。这个字泥地专用,我们稍不留意:蹅了一腿泥。菜地太湿,蹅了两脚泥。

嚓cā chā:象声词,形容摩擦的声音:摩托车嚓的一声停住了。“喀嚓”(kāchā):象声词,形容断开的声音;也作咔嚓。相声演员岳云鹏在演绎《泰坦尼克号》船断了,不是很形象的说出了咱河南人口语与普通话的差别吗:咔嚓。..。船断了。

浓蹅嚓:三个字,洛阳人表述的很形象,道路湿了,有泥巴,出门就得“蹅泥”,无法保证脚和腿不沾泥,“嚓嚓”是脚踩泥水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