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巨無霸」的A380客機爲什麼不適合飛國內航線?

陳CLL


主要是因為A380太大了,一般的國內航線的客流量根本填不滿A380,而A380各項成本費用都很高,如果拿A380來飛國內線的話是會賠錢的。

以目前南航用空客A380運營著的CZ3099/3104航班(廣州—北京)為例,有人測算過這個航班的上座率必須大於65%才能盈利,也就是擁有506座的A380至少得坐滿330人,而且還得仰仗著高票價的支持。這對於廣州—北京這樣的高客流密度的商務航線來說或許算不了什麼,但是中國國內擁有高客流密度的商務航線除了廣州—北京之外,還有上海虹橋—北京、深圳—北京、上海虹橋—深圳這幾條,其餘幾乎就找不出了。也許部分航線在旺季能達到填滿A380水平,但是對於航空公司來說,與其用一架A380來飛還不如換兩架A330或787來飛風險更小,靈活性更大。放眼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都是這麼一個想法,有這點錢寧願多采購一些787、A330,這也是為什麼A380一直賣得不好的原因。

況且空客公司給A380本來的定位就是用來飛大客流密度樞紐機場之間的洲際航線的,長途飛行能夠將A380單座百公里油耗拉低到和家用小轎車相當的水平。但是如果拿A380用來飛短途,頻繁起降對於這個龐大的油老虎來說是相當不划算的,會拉高飛機的平均燃油成本,就跟汽車開開停停會把油耗拉高一個道理。

南航當初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才接手了5架A380,坦白講在最初的日子裡由於拿不到北京的國際航線,南航的這5架A380一直是在虧損運營,直到後來陸續把A380用到了廣州-洛杉磯、北京-阿姆斯特丹、廣州-悉尼這樣的國際線中,才慢慢走出虧損的陰影。


熊貓愛飛行


有次國外旅遊坐過一次空客A380,確實很大,但是在國內的航線航班中,卻沒有看到過。



事實上,A380確實不適合國內航線飛行。據瞭解,目前只有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購買了空客A380客機,一共採購了5架。所以,國內航空公司執飛A380航線的只有南航。

那麼為什麼空客A380不適合國內航線呢?



空中客車A380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於研製生產的四引擎、555座級超大型遠程寬體客機,航程15200千米,有空中巨無霸之稱。

A380作為超級巨大的遠程航班,主要是為了跨洲飛行使用的。而國內航班相對來說航線較短,不需要使用如此巨大的遠程客機。由於採用四引擎模式,寬大的機體一次可搭載旅客550人,但同時也帶來了油耗大、起降場地、附屬接駁設施要求較高等缺點,總之經濟成本很高,如果用來做短途飛機,是否能盈利是個未知數。



想要支撐A380的運營,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客單價,但是如今交通競爭很激烈,不僅有各個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飛機還要面臨高鐵的競爭。所以實在沒必要整這麼一個大飛機來自找苦吃。

據說南航的A380運營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出現虧損狀態。


小川叔


你好,長安小師爺頭條號作者為您回答,A380作為空客目前製造的最大一款民航客機,可以說是巨無霸,因為光人它就能搭載500以上,我國民航客機市場現在的絕對主力基本上是由波音和空客所製造的民機,題主問為何A380並不適合飛國內航線,這是有其深層原因的,原因不外呼兩方面,主要是錢。

我們知道任何民航客機能夠執行正常的航班起降,並不是光飛機能夠起飛就可以的,在它的背後有著很多配套的輔助設施來支援其起飛的,首先機場就是一個關鍵因素,而A380這麼大的飛機我國很多機場難以支持其正常起降的,雖然有,但數量非常少,如果要改造是一個天文數字。不僅如此,就像有些朋友所說的,任何飛機的起飛還要考慮備降場的原因,畢竟不可能飛機出故障還要再往老遠飛一段才備降,這本身就是很大的風險。

再者,從我國的實際國情以及目前執飛的大多數航班所使用的飛機來看,都是航程超過5000公里以上的中型客機,這些飛機不論從經濟性還是適用性上對於民航公司來講是最優化的機型,每天我國各城市間的起降班機數以千計,這本身就是效率的表現,而像A380這樣的飛機只適合作為超遠程的跨洲際航班來使用,只有這樣才是最經濟的,畢竟對於民航來講,是要算錢的。


長安小師爺


目前國內航線的主力機型主要是波音737或者空客A320,甚至一些國際航線都開始使用這種單通道窄體客機,從而替代747、A330這類寬體飛機。題者也提到,A380是“巨無霸”,那麼使用這種飛機,

航空公司會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也會承受資源的不必要浪費當航空公司都開始琢磨使用“小飛機”飛國際航線了,那麼用這種“大飛機”飛國內航線肯定是大材小用。

好像看上去,飛機越大,乘坐的客人越多,對於航空公司來說越賺錢,其實不然。不考慮購買飛機的的成本、飛行的燃油成本、日常的維護成本等支出,我們先看看起降A380需要的條件,你會發現用A380執飛的話,並不是像想象那般容易(本人非航空專業人士,可能說的並不準確,也請專業人士指正)。

空客A380是一個擁有500多個座位的超大、超寬、超高的客機,巨大的體積和高度,對機場的跑道、設施、設備、人員都有著高標準的要求。截止到2017年,中國229座機場中,能夠滿足A380起降的機場僅有20座左右,其中還包括應對突發情況備降使用的4E級機場。除了對跑道的要求,對機場的硬件設施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雙層的登機廊橋、可以停下A380的停機位、相應的救援設備等,對於中國很多機場都無法達標,需要機場斥資改造,否則飛機飛來了,人都下不了飛機怎麼辦?此外,除了硬件設施,機場工作人員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培訓,包括值機櫃臺、行李裝卸、客艙清潔、維護檢修等,因為這麼巨大的飛機的工作量是普通機型的幾倍。

小的機場,硬件設施達不到,客流量更達不到,而大城市之間客流量大,貌似使用大飛機可以承載更多的乘客,但是卻要以減少運行的班次為代價。在客流量大的城市之間,為了方便乘客,增加競爭力,高頻率的班次要比低頻率更有優勢以北京到上海的航線為例,共有43個航班中國航擁有16個班次,幾乎從清晨到深夜,每一個小時都有一般航班,

一方面兩地客流量大、客流穩定,另一方面頻繁的航班便於搶佔市場,方便乘客選擇。但是,如果航班換成A380這樣的巨型飛機,勢必每天就需要減少班次,拉長班次之間的時間,這樣一方面增加了乘客的等候時間,減少乘客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給競爭對手提供了機會。

中國只有南航擁有5架A380客機。南航購買A380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開闢以北京為樞紐國際航線,但是沒有如願,所以只得用這麼大的飛機飛北京廣州的航線,飛來飛去也不賺錢。其實不只是在中國,歐美國家航空公司也更傾向使用窄體客機,只要航程足夠,都開始使用這些窄體客機飛洲際航班。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空客A380於2011年10月17日正式首航,從北京飛往廣州。

空中客車A380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四引擎、550座級超大型遠程寬體客機,空中客車A380投產時是載客量最大的客機,有空中巨無霸之稱。

2005年4月27日首航,2007年10月25日第一次商業飛行。2009年7月9日,新加坡航空開通首班新加坡至香港A380航班。2011年10月17日,A380飛機正式執行中國大陸第一個載客飛行任務,首飛北京到廣州航線。2012年3月1日,南航第三架A380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並於3月2日正式投入運營北京-香港航線。

國內目前只有南航北京-廣州每天其中的兩班用380執飛。其他國內航線還沒有使用380的。不過不排除未來南航將380投放到新的國內航線的可能性,雖然可能性很低。

A380客機為什麼不適合飛國內航線?

這問題應該說是非常簡單的首先機場等級夠不夠大型飛機起降,跑道長度夠不夠長,都是很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需要大型飛機起降還要專門空出大型飛機停機坪才能起降,地面設施一定要能夠保障大型飛機用中型客機的好處有很多,停機坪可停很多種機型,起飛和降落長度又短大型飛機適合飛洲際航線,如果用大型飛機經常飛短程航線,那它的油箱豈不是荒廢了?

等等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侃世界之最


我已經屬於半個內部工作人員,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A380飛國內會虧錢,我們一直都覺得飛國內,廣州北京,只有A380是賺錢的,員工候補基本坐不到380,別的不多說,看圖

今天2017-11-12,廣州飛北京經濟艙超售,但是值機不滿,還有十幾個空位,商務艙也只有兩個空位,頭等一個


2017-11-12,經濟艙124個空位,商務17喝空位,頭等3個空位,我就想說,上座率一直很高,為什麼大家覺得虧錢?

A380廣州北京往返優勢:

1.A380新奇,散客想體驗一次,團隊票也比較優惠。

2.國內能飛A380我個人感覺只有廣州北京往返,或者是深圳北京往返,飛行時間有3.5小時,客流有保障。

3.A380是公司內部重點保障航班,很少延續,在機場雖然國內航班,但是有優先起飛權。

就07-11-12,旅客乘坐率都達到85%+,這個月還不是旅遊旺季,上年和今年的油價要比前面還要便宜點(上年油價很便宜,航空業差不多是最賺錢的一年),我個人估算,380飛一次國內大約50萬左右,大概機票賺個幾萬到十萬左右吧,再加貨,貨也是航空業賺錢的重要手段,我對貨的價格不太瞭解,抱歉

最終380不會虧錢,盈利預計10萬+貨物運輸利潤


手機手打,謝謝大家!


女神的小青瓜


空客A380為什麼在國內航線沒有普及?

這個問題我還真有點發言權,作為男生我想沒有不喜歡大飛機(打不打你自己看)不喜歡空姐的吧?我有一段時間特別迷這個機型,還特地去了下北京到廣州試乘這個航班。關注這個機型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就目前而言,國內只有南航有五架A380,當然其他航空公司的訂單不算,北京到廣州實際上有一半是經停而已,實際上是飛的是洛杉磯。

也就是說真真意義上的國內航線只有北京到廣州的cz3000這個航線,至於下圖的深圳到北京早就換成321機型了,南航官網到現在都沒改。

剛剛翻了下答案,很多人說大型客機對機場起降要求高,雖然是原因之一,但是卻不是最重要的。空客A380目前等起降條件是4F機場,不過4E級機場均可以減載起降4F級的空中客車A380飛機,當然,僅限特殊情況可以這樣操作,國內4F機場目前有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咸陽、桂林、瀋陽、武漢、杭州、鄭州、昆明等地。但是就目前而言,以上這些機場基本是覆蓋了全國航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客流了。甚至達到百分之八十。所以說起降空客A380對機場要求高並非主要原因。


那麼除了機場等級這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個機型的普及呢?

1、簡單來說那就是投資回報比的原因。我記得原來看了一個關於320機型的收益講解,貌似一趟行程下來能掙5萬到6萬之間,考慮到航油支出、起降費、人工成本以及折舊費。哪怕是號稱經濟機型的320在10年黃金期內也掙不回一架新飛機。所以不是資本大鱷還真玩不起民航飛機。320的成本大約是5500萬美金,而380的價格呢?誇張到4億美金。南航雖然有五架飛機,但是每年都是虧損狀態,更大意義我覺得像是宣傳。

2、折舊,空客A380每年的折舊費大約是1.8億人民幣,而民用飛行器的黃金期是10年,10到15年會被限飛,15到20年是不允許載客的。20年是極限,何況現在基本是達不到極限就會被報廢。花費4億美金買的飛機本來就很難收回成本,還要在10年後被限飛。15年後去拉貨?肯定不符合經濟利益。

3、國內市場決定近幾年很難實現的原因在於空客A380要想盈利就必須把頭等艙賣出去,而國內多數時候頭等艙是空閒的或者是給經濟艙升艙用的。花錢買頭等艙機票的可以說不多。而380擁有最多的航空公司

阿聯酋航空,可以參考下那個奢華的頭等艙。經濟艙可以說少的可憐。我想全球能這麼土豪的也就是阿聯酋了。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最關鍵就是運營起來會虧錢是最大的原因。

(ps:太梓喜歡旅遊喜歡分享自己的旅遊觀念,還喜歡拍點視頻、照片。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裡面有幾篇關於進藏還有搭車乾貨可以參考下。還有些旅遊觀點文歡迎討論。)


吃貨太梓愛旅行


為啥不適合飛國內航線?賠錢唄。用世界最大飛機去飛短航線肯定不合適,不多解釋。航時三小時以上,並且經濟發達、乘機需求大的國內航線也就是北廣、北深,這也是目前南航在玩的航線。事實上,南航的A380國內航線一直虧損,只能儘量用國際航線去填補(國際航線定價不受限)。大體測算一下:

1.目前客機成本中燃油成本佔總飛行成本30%-40%。目前北京到廣州編排接近3.5小時,380每小時耗油12噸,每頓航空燃油4000元計,燃油耗費17萬元。我們取33%作為燃油佔比,這樣A380北京到廣州的大體成本為50萬以上。

2.目前南航A380共506座(F8+C70+Y428),我們按照經濟艙平均上座率80%(Y342)平均6折(1800*0.6=1080元)計算經濟艙收入約37萬元,頭等加商務我們按照上座50%(40座),折扣6.8(3200元計),則40×3200=12.8萬。如此,每一班接近50萬元收入。

按照以上估算,A380北廣航線收入大體能覆蓋成本,但是去美團攜程看看,會發現這條航線多家經營,我們預估的價格偏高,不太具有競爭力,所以這個航線賠錢是一定的。之所以還在飛,原因主要有倆:1.南航任性。作為效益最好的航司,賠這點錢不算事兒,關鍵是能彰顯品牌,擴大影響(俗稱裝*)2.大飛機主要任務是長航線。白天飛個相對不太賠錢的(如北京廣州,北京深圳),晚上可以飛個洛杉磯,阿姆斯特丹啥的,賠的錢就賺回來了。

還想補充一下,目前國內前三十大機場基本都能起降747,所以起降380也不是大問題,之所以飛的航線少,主要還是看哪個賠的少,畢竟國內各家航司票價都差不多,不會因為機型大,價格就上天。


白仁慕伱黑


前幾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有意願與我國的各大航空公司簽訂空客系列客機採購訂單,其中就包括了空客A320、空客A330以及空客A350。初步的計劃在百架次左右。很多人想問了空客到目前最先進的客機不是A380嗎?而且A380的載客量到目前也是最多的,為什麼不與我國簽訂A380的訂單呢?難道馬總統是來銷售剩餘產品的嗎

其實我們都是想多了,相比空客A380,空客A320的經濟價值可是好多了,在我們國家的航空市場上A320客機是空運的主力軍,保守估計至少有兩千架。每家航空公司的主要機型就是A320,然而國內有A380客機的只有南航航空一家

為啥眾多航空公司都會選擇A320客機呢,下面小編給你一一道來;

空客A320滿載客量大約在180人左右,適合於幹線運輸,以我國目前的航空市場,一架次航班起飛最多150人來計算,選擇A320客機是成本最為划算的。

A320系列飛機在設計上提高客艙適應性和舒適性。A320系列飛機包括A318、A319、A320和A321在內組成了單通道飛機系列。旨在滿足航空公司低成本運營中短程航線的需求,為運營商提供了100至220座級飛機中最大的共通性和經濟性。機艙為單行通道,有效的節約了空間,減輕了飛機起飛和用油的負擔,

最主要的是A320飛機自1988年4月投入運營以來,迅速在中短程航線上設立了舒適性和經濟性的行業標準。我國已經摸索出來了一套維修和管理技術各型號A320客機具有相同的駕駛艙、相同的飛行操作程序、相同的客艙截面和相同的系統。飛行員只要接受相同的飛行訓練,同時購進A320能夠更快的適應我國的市場,及早投入運營。

空中客車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提高整體可靠性、降低維護和零備件成本的增強型飛機系統,大大降低了飛機的運營成本,航空公司獲利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空客A380到目前我國只有南方航空一家在運營,有關消息說到:南航的A380並不盈利,每年的保養與維修費用已經遠遠高出運營所獲得的利潤了,而且A380在不斷的循環使用,人休息客機不休息的節奏,畢竟空客買回來的時候售價就有4.28億美元/架,摺合成人民幣有25億之多,真麼貴的價格得等到猴年馬月賺回成本啊。我們現在買機票是能點低點就低點,航空公司的利潤真是有限的。

沒有幾個航空公司和阿聯酋一樣啊,全部都是A380客機運營,土豪還能在乎錢

空中客車A380是在2006年空中客車公司研製生產的四引擎、最大載客量800的大型客機。空中客車A380投產時是載客量最大的客機,有空中巨無霸之稱。上下機艙的複合結構處處都是科技與奢華。不過到目前擁有它的航空公司還是少。

未來期待的還是我們的C919與C929,大國客機市場也必須自主。


老湛閒娛


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複雜的,看看以下幾個方面即可。

A380部分參數。A380是目前最大的客機,其基本型號A380-800翼展 79.75米、長度 72.75米、高度 24.09米、外輪軸距 14.33米、外機身寬度 7.14米、機翼面積 845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575噸,這麼大的飛機需要4F機場才能保證其全重安全起降。

4F機場是什麼?機場等級由數字和字母組成,規定如下:

可以看到4F等級機場才能滿足A380需求,不同等級的機場跑道除了長度、寬度、厚度都是不同的。目前中國有17個4F機場:


飛行的經濟性。空中客車A380採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改進了氣動性能,減輕了飛機的結構重量,A380是首架每乘客(座)/百公里油耗不到3公升的遠程飛機(這一比例相當於一輛經濟型家用汽車的油耗)。這些都只是理論上最優值,是在滿座遠航程的基礎上考慮的。航空公司一個最大的運行成本就是燃油費用(今年油價上漲,燃油費又恢復了...)飛機在起飛階段是最耗油的,平飛巡航階段是最省油的,這點決定了短程航線油耗經濟性特別差

。加價,乘客肯定不幹,我為啥不坐別的更便宜的機型呢?你看看上面的機場哪些算是比較遠的,目前國內只有南航A380執飛北京-廣州的航線,還不掙錢。這也是四發飛機漸漸被淘汰的原因(747都退役了絕大部分了)。

出行的便利性。飛機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坐飛機的大部分人都是比較趕時間的,目前民航客機速度一般都在700-900公里/時之間,各機型在天上耗時差別不大,但在地面消耗的時間差異就很大了。類似於A380這種大客機由於人多,登機、下機時間都會很長,行李卸裝更是負擔重,此外燃油、食品、垃圾、維護一大堆事物相對都比小飛機麻煩的多

。準備時間短也是中近程出行高鐵對民航的優勢所在。

要麼不能飛,要麼飛了賠錢,飛了還被抱怨,航空公司也不想啊,在國內飛A380實在是沒什麼好的條件

以上,望採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