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爲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隨著暑假的來臨,伍晴一年一次的諮詢高潮暫告一段落。自從先後順利地把一對兒女送入香港有名的國際學校——耀中,多年前從內地搬到香港的伍晴就在朋友圈子裡有了小小“名氣”。這些人通過朋友介紹或是在微信上的媽媽群裡輾轉識得,他們慕名而來的目的只有一個,請教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香港的國際學校。

作為可能最被內地家長熟悉和歡迎的香港國際學校,耀中僅是眾多之一。目前,香港有53所國際學校和7所提供國際課程的私立學校。在大眾較為寬泛和模糊的概念裡,這60所和國際接軌、學制受國外認可的學校常被統稱為“國際學校”。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香港國際名校提供更多元化的課程。(耀中官網圖)

這裡學費昂貴,多數一位難求。而今在香港,要入讀國際學校,是一場對稀缺資源的爭奪。它需要足夠多的錢、信息、鋪排時間和行動規劃。近些年,內地家長也加入了這場爭奪。在香港學位爭奪最激烈的時候,二手市場的名校債券的價格甚至被炒至上千萬元的天價。

“一切都要提早計劃”,Gary說。他來自內地,在香港工作,兒子不滿一歲,已經在籌劃小孩就讀國際學校的路徑。

內地一所985高校的教師吳燕,為了讓兒子順利入讀香港國際學校,3年前就把他從北京送到香港讀幼兒園,每年學費近20萬港幣,各種開銷保守估計也要五六十萬港幣,而這隻意味著一半的成功。

伍晴告訴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記者,這四年,前來諮詢的人越來越多,絕大部分都是內地家長。

從幼兒園開始“候補”,只成功了一半

對於現在才開始考慮申請的父母,伍晴的回覆只有一句,為時已晚。小朋友已經趕不及下一學年入學,且不說許多學校的候選名單有多長,還要考慮學校面試小朋友和家長那關是多麼困難。

與如今的“盛況”相比,伍晴在十年前把女兒送進國際學校時,幾乎沒花什麼心力,連學校的選擇也近乎無心之舉。朋友當時向她推薦耀中,說遇過幾個那裡的學生都十分乖巧,加上學校離家近,便選了這所學校。面試也十分簡單,小朋友在校長室裡玩,她和先生坐在那裡回答了校長几個問題,就交上了學費。

等到4年前,她想要把小兒子送進同一所學校,卻發現事情變得非常困難。雖然學校在招生政策上向多於一名子女就讀的家庭傾斜(如兄弟姐妹學費減免),但那時耀中小學學位幾乎全部被幼兒園直升的小朋友預定,如果不先申請就讀這所國際學校的幼兒園,就沒有機會在此讀小學。

相比之下,吳燕的準備要充分太多。吳燕是內地一所知名大學的老師,先生是銀行的金融高管。2015年,夫妻倆決定將來要把小孩送到香港念國際學校。吳燕當年開始瞭解香港國際學校的情況,打算等孩子在北京唸完幼兒園再到香港上小學。但國際學校小學競爭之激烈讓她大出意料。她按滿意程度諮詢的幾家學校小學部當年全部滿員,下一學年的候選名單也排得老長。其中一家回覆她說,名單上已經有500多人報名等待了,而學校一年級招生人數不過一百出頭。

當時有人向她建議,國際學校的小學學位最為緊張,學校通常青睞從自己幼兒園直升的學生,不如帶小朋友先來港讀幼兒園,之後就讀小學的機會才大。吳燕覺得這是條明路,她和先生迅速轉換政策,為兒子登記申請國際學校的幼兒園部。即便幼兒園全年學費近19萬港幣,兩人也沒有任何猶豫,因為合適的時機轉瞬即逝。

吳燕說那一年她花在這件事上的功夫,讓她成了半個香港國際學校的專家。在曲折的為子求學過程中,她迅速明白,有足夠的錢,提早報名,讓小孩從幼兒園讀起,只成功了一半。與她在候選名單上競爭的那些家長們,為了讓小孩順利入學要做各式各樣的準備,比如補習英語,上動手能力的興趣班,接受面試技巧的培訓,支付高昂費用給中介或諮詢公司以獲得“內部消息”,發動人際關係請人寫推薦信,等等。“這意味著我們也要把這一系列做足,才不會覺得錯失了什麼,要儘可能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吳燕說,在兒子面試前,家裡電視只放英文頻道。

伍晴和吳燕費心盡力讓小孩進入國際學校,最主要是看重這裡的英語教學環境和接軌國際的學制,為之後孩子出國留學做準備。“我希望孩子不會侷限自己。國際學校不做填鴨式教育,低年級功課不多,主要專注於發掘小朋友的興趣和長處。”伍晴說這也是重要原因。

香港國際學校最初是為殖民地政府下工作的外國家庭孩童所設。1967年,香港創辦英基學校協會,初衷為駐港外籍人士提供英式教育,其當時開辦的學校被視為香港第一所國際學校。因無需參與本地統一考試競爭,國際學校課業壓力小,留給學生的空間更大。

近年來香港國際學校越來越受內地家長追捧。如吳燕所說,香港確實有難以替代的好處。一來,這是個有長久歷史的國際化都市,有更好的語言環境,教育水平也比內地值得信任;二來,香港還是中國人的地方,很多中國文化保留在這裡,中西結合是吳燕最想提供給孩子的成長環境,“還是要留著點東方的東西”。

另外,相較於亞洲其它地區開辦的國際學校,香港國際學校開設數量多且學費相對便宜。結合學校官網和新加坡數據公司The Fly Group的數據,香港的平均學費同比低於新加坡、北京、上海各地。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趙薇也為女兒選擇了香港耀中國際學校讀書。如今,國際學校成為許多明星子女的選擇。(網絡圖)

伍晴在這幾年結識的內地家長形形色色,但有一個絕對共同點——富有。就讀國際學校價格昂貴,著名國際學校漢基剛剛更新了2018-2019新學年的費用,小學學費每年20.5萬港幣,初高中都超過24萬一學年。另外,每年需繳納建校費2.8萬港幣。學校還以提名權的名義發行債券,每位入讀的學生都需購買,其價格一度被炒到1000萬港幣。

除了硬性費用,吳燕說,還有很多其它費用——入學前的資訊和培訓是一筆費用,入學以後,學校時不時組織一些國內外的遊學項目、工作坊之類的,也是支出。再加上香港的生活費用,吳燕估計一年的花銷保守要五六十萬港幣,這還是沒有租房花銷的情況下,她在香港有自己的房產。

吳燕最後和伍晴一樣,讓孩子進了耀中就讀,因為看中學校注重普通話或中文的教學環境,孩子容易適應,也符合她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多年前,耀中開先河,將中英文或者東西方文化提到同等教學高度。雖然校方表示出發點是中西兼顧才是真正的國際化,但難以否認,普通話教學為耀中在內地家長圈裡積攢了不少聲名。緊隨其後,目前大部分國際學校都開設普通話課程,弘立、漢基等幾所學校亦公開強調自己重視中文教育。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今年6月初,哈羅香港國際學校發通告宣佈,明年秋季起學生將用簡體字學中文。(網絡圖)

“全香港的國際學校都不能有內地學生”

香港耀中國際學校坐落在九龍塘一帶,門臉小得像是私家宅院,從圍牆望進去,校舍高大光亮。媒體用“廣受家長愛戴”形容耀中。一篇內地公開報道表示,耀中是最受內地家長追捧的香港國際學校,內地學生比例近40%,超過香港本地生和國際學生,成為學校的最大群體。

耀中國際學校相關負責人士接受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特約記者採訪,否認了這一數據比例。“實際上,這裡並沒有內地學生。應該說,全香港的國際學校都不能有內地學生。”

按照香港政府規定,內地學生只能申請來港就讀大專以上院校,沒有資格申請中學及以下全日制課程。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香港耀中國際學校坐落在富人區九龍塘一帶。(網絡圖)

換言之,香港國際學校裡看似越來越多的內地“面孔”大致有幾種可能:或是雙非孩童(父母均非香港居民,以旅行生育方式在香港所生的孩子),或是父母通過投資、專才移居香港,亦或父母已經移民至外國,小孩拿著外國護照申請入讀國際學校。這些孩子常被稱為“新移民”。

耀中的一位高管告訴記者,校方其實無法對這些內地“面孔”做具體的數據統計,因為在可以統計的國籍劃分上,他們要麼是中國香港居民,要麼是外國人。

閱讀剩餘 50% 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Vista看天下智庫”(ID: vistazhiku)。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內地中產新焦慮:準備上百萬,只為給不到一歲的娃搶香港小學名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