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醫療衛生事業推向市場,醫患矛盾能否緩解?

騎豬上天觀世界


醫患關係緊張,必然加重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現象,而看病難和看病貴也會加重醫患關係更加緊張。因此,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對於醫患雙方都像是一個魔咒。

想要解開這個咒語的關鍵究竟是什麼?各有各的說法:全民免費醫療是一些人喊得最響的。還有一些說法,例如改變現在體制等等。

我不相信有任何方法能夠緩解醫患關係。已經參與過醫患關係的病人,如果他獲得了有效治療,那麼他很有可能已經不在這個魔咒裡。沒有參與過醫患關係的人,自然也不會對這個魔咒有什麼直接感受。只有那些參與醫患關係,經歷了懷疑、無效、經濟困境等困難的人,他們中的一部分會深深陷入這個魔咒。

確實有很多醫院和醫生陷入了撈錢的魔咒中,他們也是深陷這個魔咒的一群人,並且抹黑了所有的中國醫生。

所以,陷入魔咒裡的那些病人,他們出不來了。沒有陷入其中的病人,根本就不關心這個事情,而那些努力提高醫療技術,盡職盡責的好醫生,在這種環境下也就只能做好自己而已,也不會關心這個事情。至於說那些害群之馬,沒有人監管他們,他們也不會離開這個魔咒。


自強不息真君子-永遠前行大中華


醫療,教育,住房是最起碼的民生保障,要以人為本,不能以利為本!

醫院應該回到公益性崗位上去,不能市場化和商業化。

醫院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一個地方,不能把醫院變成爭名奪利,明碼標價的“生意場”。

醫院應該為人民健康服務,為國家醫療事業做貢獻為宗旨,不能以逐利創收為目的!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職業道德底線,如果超越了這個底線,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和矛盾!

如今的醫院,醫療技術不缺,醫療設備不缺,醫療條件不缺,醫術精湛的醫務人員更不缺。最缺的就是以前“赤腳醫生”那種工作精神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意識,更缺乏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白求恩精神。


春天來了7270


醫療衛生事業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已經被產業化經營了。

產業化,似乎就是市場化。所以不用假如,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早已經完成了市場化轉變。

也正因為醫療衛生事業轉為市場化,才有了醫患矛盾的溫床。


清心-芳


把醫院推向市場也可以,畢竟市場經濟嘛,也畢竟國家沒有富裕到那種全民免費醫療的程度,但是,必須要把醫生的收入與醫院的經濟效益割裂開來,絕不能掛鉤!否則,醫患矛盾無解!其實,醫院的經濟效益完全可以跟醫生的收入脫鉤!醫生只負責看病,治病,救命!至於掙不掙錢那是醫院和政府的事兒。政府可以補足醫院收入不足部分,但不能讓醫生參與其中,不能讓醫生擔當起醫院效益的助推器!


水娟3573


把醫療衛生推向市場,這是一個可怕的設想,醫療衛生是個特殊的行業,它不同於普通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與開賓館、開酒店、製造業、電信業、銀行業有本質的不同,它涉及千千萬萬人的醫療救治,除特殊檢查外,有的醫療枝術仍然無法進行現化的,比如,視、觸、扣、聽,這些枝能,是不能用機器取代人工,醫療行業一但推向市場,由市場決定醫療成本、價格,對於我國廣大農村、農民將是災難性的。


亮劍3549


呵呵,莆田系不就是市場的麼?你看到醫德了嗎?醫院涉及民生,我們跟著黨走,民生就得交給國家管理,人民監督。咱們國家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則不能被打破,誰都別想割共產主義的麥子


johnzc01


把醫院推向市場。肯定會進一步危害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醫院是服務機構。醫院的商業活動。人民不幸的開始。


北國之春1969


現在醫療市場是開放的,國家鼓勵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不滿意的患者完全可以去民營醫院,那裡也可以刷醫保,就診病人少,服務態度好,門口有禮儀小姐全程陪同掛號看病繳費拿藥。何必都擠到公立醫院去,到處要排隊,病人急不可耐,醫生疲於應付,大家都苦不堪言。換一個醫院不是對大家都好,省得醫患雙方都怨聲載道。明明有兩種選擇你不去,就不要再怨天尤人了。


劉弘光


不是假如。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早已經被推向市場化運作了,醫院的多元體制初步形成了,只不過公立醫院沒有完全退出去,暫時存在而已,醫院的改革還未走到有限責任制和股份合作制那一步。

公立醫院現在由社保、醫保中心勉強支持補貼著,但是總有一天會撐不住的。公立醫院早晚會退出來,與民營醫院一樣,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這是醫療改革的方向和大勢所趨,也是專家們早就規劃好的醫改走向。


手機用戶張和新


醫療、教育、基本住房等是國家政府應該出錢承擔的社會責任。市場經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好東西,但它不能囊括一切!把事關民眾基本生活需求和保證民族興旺發達離不開的方面必須交由政府承擔責任!不能由市場力量去左右。民營經濟在這幾個方面可以參與一些補充性質的經營活動,絕對不能起主導作用!這些方面不能像餐飲、服裝、機械、演藝、大型建築、化工、食品等企業那樣讓民營經濟起主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