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羅坳鎮真君井

于都縣羅坳鎮真君井

在於都縣羅坳鎮羅坳圩北面偏西方向約一華里處有一口井,名叫“真君井”。井水清甜,冬熱夏冷四季不涸。千百年來,這口井灌溉著附近的田土,養育著周圍的百姓,可是誰能料到:這井原來是一口枯井,而那汩汩泉水,竟是一隻害人精吐出來的呢!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東海附近住著一位名叫真君的神仙,身上有一顆龍王贈送的寶珠。誰要是吃了這顆寶珠,就能變蛟成龍,長生不老。真君有一個朋友,是一個心毒手狠的惡棍。為了謀得真君那顆寶珠,他挖空心思騙取了神仙的信任。一天,真君和他的朋友正在海邊遊玩,突然一個惡浪打過來,那朋友被海浪捲走,掙扎大呼救命。真君“通”地跳下海,抓住了他,並慌慌張張地揹著他朝岸邊走去,誰曉得就在這慌亂之中,那個朋友暗暗地摸掉了真君身上的寶珠。“咕嚕”一聲,把它吞到了肚子裡,霎那間長鱗生毛,變成一隻蛟龍精。

真君揹著覺得不妙,放下朋友,一看,大吃一驚,當下明白朋友偷吃了自己的寶珠。他正想討回寶珠,那個朋友卻冷笑一聲,說道:“多謝你了,真君朋友!你的寶珠果真靈妙啊!一下子就使我脫俗成精了!這下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哈哈!”真君聽了勃然大怒,“唰”地抽出寶刀,罵了聲:“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惡棍,我宰了你!”便奮力朝蛟龍精劈去。蛟龍精瞪眼咧嘴,兇相畢露。身子一躍,尾巴一掃,頓時地抖山搖,翻江倒海……於是,天地間雷鳴電閃,真君和蛟龍精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惡鬥。這場惡鬥整整持續了七七四十九天,從東海一直打到江西仍不分勝負。蛟龍精所經之處,不變江便成河。楊子江開了,贛江開了,到處洪水氾濫,百姓淹死無數。玉皇大帝得知此事時,急忙派觀音娘娘下凡助戰。姑且不說觀音娘娘如何助戰,卻說真君與蛟龍戰贛州,那妖精就慢慢地招架不住了。這天,蛟龍精且戰且退,路過羅坳圩,已是精疲力竭,飢腸轆轆,他正想停下來歇歇腳,忽見路旁有個賣粉乾的小店,就三步並作兩步地闖了進去,二話不說,端起一大鍋粉幹就往肚裡倒。吃完“砰”地一摔大鍋,轉身就走。“惡棍哪裡去!”隨著這聲怒吼,只見那開店的老太婆撲過去。老太婆身子一側,輕舒猿臂地把妖精抓住,“撲、撲、撲”,連在他背上拍了三下,只見那蛟龍精“哎呦、哎呦”地捂著肚子在地上打了三個滾滾,“哇啦”一聲從肚子裡嘔出兩副粗粗的鐵鏈來。他的五臟六腑全被鐵鏈套住,再也起不來了。

這時真君匆匆趕到,終於活捉了蛟龍精。原來,那鐵鏈是妖精吃下的粉幹變的,而那位賣粉乾的老太婆,正是觀音娘娘,她在這羅坳圩等了蛟龍精多時了。既然捉拿了蛟龍精,觀音娘娘就要返回天宮,她把蛟龍精交給真君處置。真君餘怒未息,當下就堆好一大堆松香,要火焚蛟龍精。蛟龍精嚇得渾身抖抖索索,跪在地上,苦苦求饒:“真君大神,請您看在昔日朋友的份上,留我一條命吧!我今後一定改邪歸正,一定為民造福!”真君怒氣稍息,不冷不熱地說道:“說得好聽,就怕你說了不算數。”蛟龍連忙許願:“如有所違,我願受火焚!”真君聽後想了想,就大度地說:“好吧!既然有如此誓言,我留你一命,讓你將功贖罪!”話說當時羅坳一帶恰好天旱地幹,禾苗枯萎,百姓只靠露水活命,渴死餓死的到處可見。於是,真君就將蛟龍精墜到羅坳圩北邊的一口枯井裡,那兩副鐵鏈的一端捆上兩塊千斤大石,井的上面填些鵝卵石,真君看蛟龍精起不來了,就命令他日夜不斷地吐出一泉水來滋潤莊稼,哺育百姓。從此以後,枯井變成了水井,附近沃土有水灌溉,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了。為了緬懷真君大神功勞,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真君井”,並在“真君井”的旁邊修了一座廟叫“真君廟”用來供奉這尊大神。如今,廟雖然倒塌了,可那口“真君井”卻還在咕嚕咕嚕地冒著清泉呢!(錄自《縣群眾文藝》步前李粹賢口述,嶺背王政整理)

(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