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假期結束,“空城計”也告一段落,大家紛紛帶著“年膘”,邁著沉重的腳步,回到這座可愛的城市。

這座城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陽光的笑容,但在她背後,也總有些時間節點值得我們銘記。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經過8晝夜的鏖戰,24日,山東境內最大的內陸城市,也是南京與天津間最大城市的山東省省會濟南宣告解放。濟南,這座經歷了軍閥混戰、恐怖統治、“五三慘案”等慘痛經歷的城市獲得重生。

1978年,改革開放猶如一陣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動了濟南快速發展的琴絃。封閉的濟南再出發,從此,無論是從城市建設、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普通人的衣食住行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把歷史的鏡頭遙向當下。十八大之後,濟南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濟南向著“一個率先,兩個基本”的宏偉藍圖邁出堅定的步伐。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重生

我們把腳步停留在位於濟南原舊城城牆的解放閣。

登上解放閣,向下望去,黑虎泉水呼嘯噴湧,清清的護城河水靜靜流淌,一片旖旎的泉水風光;往遠處看,不遠處的泉城路商業街人流湧動,購物娛樂……處處是安寧祥和的氣息。

走進解放閣,濟南戰役浮雕,英雄群像雕塑,戰役圖片、文字和實物展示等似乎又把我們拉回了7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濟南當時人口達70萬,是津浦鐵路(天津至浦口)和膠濟鐵路(青島至濟南)的交會點,與連結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攻克濟南無疑有重要意義。

激戰持續到24日黃昏,解放軍全殲內城守軍,被譽為“泉城”的濟南獲得解放。這個勝利,使華北和華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動搖了國民黨軍隊堅守大城市的信心,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大決戰的序幕。同時,濟南這座飽經風霜的老城終於獲得了新生。

隨後,濟南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中共濟南特別市市委會入城辦公,各部門開始接管工作;不久濟南特別市政府和中共濟南特別市委相繼成立,濟南人民從此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主人,開始當家做主;次年,濟南特別市改成濟南市,濟南特別市政府改稱濟南市人民政府,隨後中共濟南特別市委改稱中共濟南市委員會……濟南政治、經濟建設步入正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其中,1953年,濟南第二機器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729型龍門刨床。同年7月,該廠改稱“濟南第二機床廠”。如今濟南第二機床廠已經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綜合製造實力最強的鍛壓設備和大、重型金屬切削機床製造企業,世界最大的機械壓力機制造商之一。

1955年,濟南市百貨大樓建成開業,成為當時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百貨大樓。“百貨大樓”成為濟南繁華的代名詞,“走,逛百貨大樓去!”成為當時濟南人閒暇時購物和娛樂的重要方式。

當然,不止這些成就。當家做主後的濟南人民在這片古老而現代的土地上書寫了無數成就,鐫刻下了數不盡的精彩生活故事。

再出發

我們再把腳步移到位於市中心的濟南綠地普利中心,它是濟南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濟南如今的“第一高”。

走進建築內部,裝修富麗堂皇,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具特色的美食、寬敞舒適的辦公場地等一應俱全。吃喝玩樂遊娛購和辦公在這裡可以一站式解決。

登上頂部,泉城風貌一覽無餘。櫛比鱗次的高樓燈火輝煌,縱橫交錯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到處是現代時尚的氣息。經過40年的發展,濟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上確定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隨後,中共濟南市委召開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工作會議精神。會議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進一步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儘快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為實現“四化”而奮鬥。

1979年的濟南,迎來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春天。農村開始推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全年糧食比上年增長5%;濟南市運動員姚穎在全國游泳比賽中打破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全國紀錄;山東體育館在濟南落成;濟南製藥廠研製成功抗癌新藥“呋喃氟脲嘧啶”,填補國內一項空白;濟南第一機床廠與日本山崎鐵工所簽訂合作生產高速精密車床的產銷協議書,成為全國機械工業第一家對外合作生產的企業……一系列成果,為改革開放伊始的濟南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精彩繼續書寫——1980年,濟南市第一條一級公路建成通車;1982年,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1986年,濟南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8年,城市運動會在濟南開幕;1990年,國務院批准將濟南市劃入沿海經濟開放區;1991年,設立國家級濟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濟南機場正是通航;1994年,濟南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02年,濟南繞城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儀式隆重舉行;2009年,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在濟南舉行;2010年,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舉辦,並從2016年起永久落戶濟南;2015年,史學界的奧林匹克——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在濟南召開……

改革開放後的濟南精彩紛呈。

新徵程

最後,我們把腳步移到濟南東部,在西起華陽路、東抵奧體西路、北靠工業南路、南至經十路,佔地面積為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棟棟高樓正在拔地而起。這裡是濟南中央商務區。

建成後,它將成為山東省內總部企業密度最大、金融機構數量最多、商務服務能力最強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成為東部經濟大省省會形象的集中展示區。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當然,在濟南,隨時都可以看到這種景象。

如果你也在濟南,務必要知道這座城的重生和再出發

十八大以來,濟南在新常態下找到一條通往春天的道路——“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即打造全國的區域性經濟、產業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

沿著這條路,濟南在城市發展中逐漸切換到“彎道超車”“變道換向”的新模式,精彩的濟南故事不斷上演——

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代表東部沿海經濟大省省會形象的濟南中央商務區快速建設,一座座摩天高樓拔地而起,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入駐;入圍國家首批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地區,全面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打造開放新高地;作為先行先試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規劃建設加速推進,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大力實施十大千億產業創新計劃,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振濟南產業雄風……

濟南大地上,又澎湃起新的、生機勃勃的時代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