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架伊爾-76運輸機,載有大量俄羅斯特種兵降落在克里米亞,俄會先動手打擊烏克蘭嗎?

東義義


俄羅斯4架伊爾-76運輸機載著大量俄軍特種兵降落在克里米亞,難道俄羅斯是要準備以克里米亞為支點對烏克蘭發動軍事打擊,普京會這樣做嗎,俄羅斯軍隊又到底想要幹什麼呢?


(俄羅斯特種部隊)

根據現實的情況分析,俄羅斯運輸機將大量俄軍特種兵運往克里米亞應該只是一次正常的軍事調動,普京雖然是一個具有較強擴張野心的政治家,但他並不是一個戰爭狂人,普京沒有理由首先對烏克蘭發動進攻。由於最近烏克蘭政府軍在靠近俄羅斯一側的烏方邊境地區動作頻頻,所以俄羅斯將大量特種部隊派往克里米亞很可能是為了應對烏克蘭的軍事威脅。

當然,實際上烏克蘭的軍事調動對俄羅斯也構不成什麼大的威脅,只是俄羅斯非常重視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所以俄軍將特種部隊派往此地也是為了宣誓並強化自己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況且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是一個非常喜歡搞軍事演習的國家,因此俄羅斯的特種部隊到了克里米亞之後可能會進行一些應對烏克蘭軍事挑釁或者突發事件的軍演,不過這些行動都不會對烏克蘭產生太大的威脅。
(克里米亞位置圖)


俄羅斯並不會首先出手打擊烏克蘭,因為普京根本找不到對烏克蘭實施軍事打擊的理由。俄羅斯原本就是佔領烏克蘭的土地在先,而且它還把一個好好的烏克蘭搞得四分五裂,明明吃虧的烏克蘭,怎麼俄羅斯還要首先出手打擊對方呢?維持目前的局勢對俄羅斯是有利的,因為克里米亞它已經佔領,而烏克蘭東部地區也在它的控制範圍之內,時間拖得越久,烏東部地區親俄羅斯的傾向就會越強,這對於俄羅斯來說可沒什麼不好。

普京一旦主動對烏克蘭實施打擊,首先從國際規則上來說俄羅斯就不佔理,到時候它必然遭遇國際社會的集體譴責,尤其是西方國家會給俄羅斯施加很大的政治和外交壓力。其次目前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還沒有結束,在這樣的情況下普京可不敢輕易在烏克蘭再挑起一場戰爭。總之俄烏戰爭一旦爆發,最後俄羅斯也撈不到多少好處。
(烏克蘭國內局勢圖)


儘管俄羅斯可以輕鬆戰勝烏克蘭,但是俄軍戰勝烏克蘭也不能把烏克蘭給吞併了,所以只要烏克蘭不主動給俄羅斯找茬兒,那俄羅斯打擊烏克蘭也沒什麼意義。俄羅斯不斷加強在邊境地區的部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對烏克蘭的威懾,俄軍要讓烏克蘭軍隊不敢對俄羅斯輕舉妄動。特種部隊可謂是俄軍的尖刀部隊,將其部署在克里米亞不僅可以威懾烏克蘭,還可以防範克里米亞地區的一些突發事件,所以我們沒必要對俄軍的調動做過多的解讀,這其實只是一次正常的軍事調動。


李姓先生


在刻赤海峽事件發生後,俄烏都在邊境集結了重兵,大戰似乎一觸即發,而就在這個時刻,俄羅斯又派兵“迂迴”到克里米亞,這樣烏克蘭就面臨著被兩面夾擊的危險,據報道,12月11日,有4架俄羅斯伊爾-76大型運輸機前往克里米亞,據傳,這次俄羅斯派往克里米亞的是俄羅斯最精銳的第76近衛山地空降師,這個師曾經不僅全程參與了2014年俄烏的軍事衝突,而且這之後又經歷了敘利亞戰爭的洗禮,因此,這次空降克里米亞,被認為是俄羅斯要對烏克蘭動手前的準備。


但我感覺,俄羅斯這次對克里米亞的軍事部署,並不代表俄羅斯要先發制人,這是因為:

一,別看烏克蘭在刻赤事件發生後,烏克蘭對俄羅斯表示了強硬立場,但波羅申科明白,以烏克蘭的實力,和俄羅斯硬碰硬,無疑就是以卵擊石,烏克蘭集結重兵到俄烏邊境,只不過是欲挑起國內的反俄情緒,同時也是和給美國和北約表一下“決心”,雖然近幾天俄烏有小規模摩擦,但只要波羅申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俄羅斯並不會全面出擊。
二,在烏克蘭鼓互動下,美國和北約給了俄羅斯很大的壓力,假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對抗升級,俄羅斯雖然可以完勝,但美國和北約一定會在軍事和經濟上給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壓力,有美國和北約的糾纏,俄羅斯會陷入顧此失彼的陷阱,美國將借俄羅斯疲於招架時,將會在敘利亞重新挑起事端,那樣的話,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勝利果實也將很難保住,與烏克蘭死磕,俄羅斯極有可能會弄的“雞飛蛋打”。


三,不過,即使俄羅斯也是困難重重,但俄羅斯也是要提防波羅申科“狗急跳牆”,面對烏克蘭的“半真半假”的挑釁,俄羅斯這次增兵克里米亞,也可以看成是俄羅斯的“兩手準備”,一個是警告烏克蘭不要胡來,二是在提醒烏克蘭,假如敢和俄羅斯再次交手,俄羅斯的鋼鐵洪流,很可能會讓烏克蘭吃不了,兜著走……


海之波濤3


伊爾—76運輸機是俄羅斯的新一代空中“王牌”,重達60噸,具備惡劣條件短矩起降和遠程戰略投送實力,是軍事大國轟鳴啟航的國之重器。伊爾—76的發動機一旦響動必有大事。四架伊爾運送特種兵,充其量也就一個加強營。其實俄羅斯完全可採用其它方式運送特種兵,比如艦船登陸也很便捷,畢競還沒發生十萬火急的戰事。俄羅斯之所以在此敏感時到公開“秀肌肉”,除了宣示軍事實力外,還傳遞了有以下信號:



一是積極備戰,也不惜一戰。刻赤海峽衝突後,烏克蘭再三挑釁找茬,邊境小規模交火時有發生,雙方關係處於臨戰狀態。最近北約明裡暗裡有所動作,俄羅斯早先已在克里米亞部署了四個營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些戰略舉措,顯然不光是針對烏克蘭的,而是在預防北約東擴——烏克蘭挖空心思要引狼入室,那俄羅斯就要做好打狼的準備。克里米亞半島必將成為各方角逐的焦點——烏克蘭夢想要收復失地。英國77旅的先遣小分隊已滲入烏東部地帶。俄羅斯是以守為攻,以防萬一,但主動攻擊北約的可能性不大。



二是應對黑海地區即將到來狂風暴雨。烏克蘭的主動挑釁,象攪屎根一樣唯恐中亞地區不亂。這兩天,美國眾議院與歐洲議會橫插一槓,美國又以其國內法長臂管轄干涉德國內政,將“北溪2”天然氣管道政治化,給德國施壓,要德國放棄這一經濟項目。俄羅斯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與考驗。加之烏克蘭一直在天然氣管道過境上威脅敲詐勅索,令俄羅斯頭疼不已,關也不能,停也沒法。俄羅斯向來是以牙還牙毫不手軟。當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受損時會毫不手軟——反制北約,先從修理烏克蘭開始。狂風暴雨起於青萍之末,地中海—黑海—亞速海的平靜必將打破,一場地區間的較量拉開帷幕。震懾,有時是很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書中有毒


俄羅斯近期往克里米亞投送的兵力不單單只是俄羅斯特種部隊。8日有博主在社交媒體上上傳一則視頻,視頻顯示俄羅斯正在通過刻赤大橋往克里米亞運輸裝甲部隊和其他軍事裝備。

◎12月8日經過刻赤大橋的俄羅斯裝甲運輸車隊

在不足1分鐘的視頻裡,中評軍事留意了一下,經過鏡頭的車輛有10輛之多,而部分運輸車上直接裝載兩輛主戰坦克,在視頻要結束的時候,通過視頻遠景可以看到,還有如長龍般的運輸車在陸續駛來。
◎推特博主原視頻


早在11月28日,既刻赤衝突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俄羅斯就有大批坦克裝甲車和導彈運輸車快速集結,進入克里米亞。同樣一個時間段,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增加部署了一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同時在克里米亞的北部靠近刻赤海峽方向還部署了大批巴爾-E(Bal-E)機動式岸基導彈系統。

實際上俄羅斯這次動用伊爾-76運輸機向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調動具體情況是:12月6日隸屬於俄軍708航空運輸團的4架伊爾-76運輸機從刻赤海峽東岸新羅西斯克的阿納帕機場起飛,降落在了克里米亞半島北部的佔科伊空軍基地。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佔科伊空軍基地距離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僅25公里。

克里米亞半島,紅色橢圓為伊爾-76運輸機投送兵力的佔科伊空軍基地,綠線為該基地可進攻烏克蘭本土的路線

顯然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如此強度的部署軍事力量,有擔心烏克蘭方面突然在克里米亞方向發難的考慮,但實際上俄羅斯此舉更是為了應對有可能介入戰爭的北約軍事力量。其也是以大軍壓境的方式警告烏克蘭,別在刻赤海峽—亞速海再搞什麼花樣。

實際上波羅申科十分精明,其避開了在亞速海和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交鋒,而是選擇了烏東部戰場。

烏克蘭最近幾個月以來就持續在烏東部前線增兵,6號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為了應對俄羅斯在亞述海和烏俄邊境靠近馬裡烏波爾的軍事部署,向馬裡烏波爾增加部署了一支空降突擊部隊。隨後7號晚上,烏克蘭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方向向東部武裝展開交火。
◎烏東部前線執勤的烏克蘭軍隊

波羅申科實際明白,俄羅斯在烏東部是以斡旋者的身份存在,明斯克協議規定了在烏東部不能使用重型機槍、榴彈炮這類重武器,俄羅斯也因為該協議約束,不能成建制的向頓巴斯地區部署武裝。而且由於德國和法國也是該協議的監督國,所以在這條戰線上波羅申科認定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

但波羅申科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其在盧甘斯克和盧甘斯克方向向烏東部分離武裝展開襲擊行動,但烏東部武裝似乎有了新的目標,其開始在馬裡烏波爾方向向烏克蘭政府軍實施襲擊行動。

馬裡烏波爾是頓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市,烏克蘭整個重工業區實際上也是坐落在馬裡烏波爾—頓涅茨克州地帶,烏克蘭的鋼鐵出口基本上依賴馬裡烏波爾,而馬裡烏波爾距離東部武裝控制區只有30公里。雙方從2014年開始就一直在爭奪馬裡烏波爾的控制權。


烏東部
局勢圖,綠色橢圓為馬裡烏波爾,其處於抗擊烏東部武裝的前線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其一旦控制馬裡烏波爾,不僅可以打壓烏克蘭重工業區,還可以通過該港口徹底控制亞速海海域。進而形成頓巴斯—亞速海—克里米亞的弧形緩衝區。更主要的是,俄羅斯可以通過控制該地區既亞速海,從而將北約和內鬼美國徹底剔出亞速海海域。
◎圖一為俄羅斯試圖打造的戰略緩衝區弧線,圖二為馬裡烏波爾所處位置。

似乎目前烏克蘭方面沒有停火的意願,雙方已經持續交火9天左右。波羅申科13號在布魯塞爾和歐盟重要領導人和北約秘書長會晤,歐盟和北約集體對烏克蘭政府背書,延長制裁俄羅斯的期限,這恐怕將加劇波羅申科的底氣。

14日已經有兩名烏克蘭傘兵在馬裡烏波爾地區喪生。顯然烏東部武裝對馬裡烏波爾的打擊一直在繼續。而由於馬裡烏波爾地位的重要性,不排除此次烏東部的行動路線和俄羅斯無關。

所以現階段,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方面動武,馬裡烏波爾是最有可能的地帶。其支持的烏東部武裝可以代理俄羅斯奪取馬裡烏波爾港,俄羅斯只需向東部武裝輸送“俄羅斯志願”軍和源源不斷的軍備。烏東部武裝目前的襲擾實際上就是俄羅斯傳遞給波羅申科的警告和信號。


中評軍事



個人認為,俄羅斯不太可能先動手打擊烏克蘭。


第一,克里米亞人民經過公投,克里米亞已於2014年併入俄羅斯。俄羅斯運輸機裝載俄羅斯特種兵降落在克里米亞,那是俄羅斯內部的事情,與俄羅斯是否打擊烏克蘭是風馬牛不及的兩碼事。


第二,俄羅斯這麼做,主要是加強防衛。刻赤海峽衝突是烏克蘭一手挑起的,之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不斷升級衝突:宣佈進入30天臨戰狀態、聯合有關國家舉行軍演、鼓吹俄羅斯軍隊在俄烏邊境聚集、限制俄羅斯人進入烏克蘭、終止《俄烏友好條約》……對於波羅申科的一系列挑釁,俄羅斯當然要加強防衛、積極應對,決不能打無準備之戰。俄羅斯運輸機裝載俄羅斯特種兵降落在克里米亞,應該是俄羅斯應對烏克蘭挑釁的手段之一。


第三,俄羅斯不太可能率先動手。俄烏衝突雖然是烏克蘭挑起,但如果俄羅斯率先動手,外界會指責俄羅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所以,烏克蘭不動手,俄羅斯肯定不會動手;但烏克蘭如果打出第一槍,俄羅斯決不會讓烏克蘭打出第二槍。


第四,也不排除俄羅斯教訓一下烏克蘭的可能。烏克蘭目前將衝突步步升級,如果烏克蘭做得過火,俄羅斯忍無可忍,根據俄羅斯戰鬥民族的特質、普京世界強人的風格,也不排除俄羅斯教訓一下烏克蘭,讓烏克蘭知趣點、識相點,但這是不得已的辦法。


毛開雲


俄羅斯不會先動手打擊烏克蘭。4架伊爾76運載大量空降兵到克里米亞在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一個軍事部署。俄烏衝突依照現在這種局勢,如果俄羅斯還不向克里米亞部署軍隊那才不正常。



自“刻赤海峽事件”以來,俄烏對抗加劇!烏克蘭更是調動大軍部署到邊境並且進入30天戰時狀態。遇到這種情況我相信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會向衝突地區增兵!



一、可以更加保險的保護國家安全、掌控克里米亞半島,同時又可安撫國內民眾(我覺得俄羅斯人不用安撫);

二、可以威懾烏克蘭,更好的對烏克蘭施壓,同時又可對烏克蘭近來的軍事動作做出強力回應;

三、俄羅斯通過這種正常的軍事部署來對西方國家進行戰略威懾。



很多人會問俄羅斯敢打烏克蘭嗎?我告訴你:“敢”!

俄羅斯絕對敢打烏克蘭,但是沒必要打,也不值得打。現在的烏克蘭正在內亂、經濟也在衰退,國家死窮死窮的,佔領烏克蘭對俄羅斯沒什麼好處。而且烏克蘭現在是俄羅斯跟北約的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如果佔領烏克蘭,俄羅斯就有可能直面北約,這對普京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但是東烏克蘭俄羅斯倒是可以搞一下,因為歷史原因,東烏克蘭對俄羅斯還是很親近的。



俄羅斯近些年來國內的經濟可不好。非常不適合進行大規模作戰。經過敘利亞一戰,俄羅斯國內的消耗已經很大,據初步預算,俄羅斯自2015年參加敘利亞戰爭以來,每天在敘利亞花費的軍費開支大概250萬美金,再算上其它非軍費開支,三年算下來打底60億美金。現在俄羅斯的經濟正在倒退,每年的軍費不過400來億,敘利亞戰爭使得俄羅斯的軍費更加吃緊。而且很多俄羅斯人民不理解為什麼去遙遠的敘利亞替敘利亞人打仗,現在俄羅斯人民生活已經很苦了,俄羅斯已經開始出現人民反戰運動。



如果此時俄羅斯再對烏克蘭宣戰,我估計俄羅斯聯邦離崩潰也不遠了!即使把烏克蘭打廢了,那麼俄羅斯也就剩下半口氣了 。這個是美國跟西方國家最願意看到的。所以俄羅斯此時不會主動對烏克蘭宣戰,普京這個人還是非常精明的。




抽菸的苦咖啡


俄羅斯不可能先動手的,但是作預防這是很正常的,畢竟目前的烏克蘭波羅申科已經在支持率上由原來的8%提高到了11.3%,目前處於第三位,波羅申科還要繼續打局勢緊張牌,必然還會在某些方向挑釁俄羅斯。那麼俄羅斯必須要為波羅申科可能的行動,做個提前部署和威懾。這次俄羅斯派出的4架伊爾到克里米亞自然也是俄羅斯方面做的提前部署。

據俄羅斯網友在社交媒體上12月8日發佈的航跡衛星圖片信息,12月6日共有4架俄軍708航空運輸團的伊爾-76運輸機從新羅西斯克的阿納帕機場起飛,攜載人員和裝備降落在位於克里米亞半島北部的佔科伊空軍基地,這個基地的位置距離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僅25公里。



從上述,新聞可以看出,這是俄羅斯空降兵,再向克里米亞部署軍隊。畢竟克里米亞是烏克蘭方面特別想要收回的地區,同時也會是俄烏直接如果爆發衝突的前沿陣地。加強這裡的防衛,進可攻退可守,這有利於俄羅斯對烏克蘭方面的態勢。也可以防止波羅申科的冒進行動,但是這樣的舉動並不代表俄羅斯方面就要進攻烏克蘭,至於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整體態勢上俄羅斯並不想爆發戰爭,這一點很關鍵。畢竟這是俄羅斯的家門口,真的與烏克蘭發生直接的衝突,受波及的還是俄羅斯族人。同時也會讓俄羅斯被拖入一場可能消耗國力的陰謀當中。這是俄羅斯最不想見到的。那麼俄羅斯自然要有所應對,根據“防務博客”網站12月8日發佈的google民用衛星圖像顯示,在俄羅斯,斯托夫州西北部大卡緬斯克~沙赫京斯基市的一個新建的軍事基地,停放著數百輛俄羅斯坦克和裝甲車,這個地區距離,俄烏邊境只需要十幾分鐘的路程。


二,國際形勢不允許俄羅斯展開新的爭端,這主要體現在俄羅斯與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處於守勢的狀態。那麼必然在很多方向上是採取固守的狀態,幾乎很少有機會去採取攻勢態度。那麼對於俄羅斯而言,已經有著敘利亞3年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已經讓俄羅斯承受了太多的經濟負擔。那麼再與烏克蘭發生軍事衝突,必然不會短時間內結束,外國勢力必然會加緊支援烏克蘭,這些都會對俄羅斯不利的。那麼作為俄羅斯就必須要避免真的與烏克蘭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樣才能緩解俄羅斯的壓力。


三,俄羅斯看到了烏克蘭的本質,畢竟爆發刻赤海峽對峙事件,只是波羅申科為了將烏克蘭拖入戰時狀態,好為了提高自己的民眾支持率,並不是烏克蘭一心想要收腹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波羅申科只有利用好民眾的反俄心理,向西心理,並且推行國家戰時狀態又可以合理的打壓競爭對手。那麼波羅申科就必須製造出來緊張的局勢,而不是戰爭的開始。這就是給了俄羅斯很大的餘地,前期做好排兵佈陣,通過強大的武力威懾,達到阻止烏克蘭波羅申科的冒險行為。


所以,俄羅斯不會輕易出兵的,俄羅斯向克里米亞增加兵力投送,就是為了對烏克蘭形成有效的威懾。克里米亞增加特種作戰力量,可以直接掐斷波羅申科可能在頓巴斯地區的軍事挑釁的後路,讓波羅申科不敢輕易挑起頓巴斯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俄羅斯所體現出來的就是“敢戰方能止戰”的心理,同時也是要讓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好好考慮一下,挑釁可能帶來的代價能否承受。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淡然小司


我個人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沒有發生類似於刻赤海峽這樣的越界行為,俄羅斯是不太可能先動手的打擊烏克蘭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克里米亞早在2014年就經過公投加入了俄羅斯,俄羅斯派遣大量特種兵進駐克里米亞,完全是在自己境內的正常的軍事活動,這和要不要先打擊克里米亞沒有直接關係。並且俄羅斯國防部已經發表命令,如果烏克蘭率先做出動作,俄羅斯軍隊立刻還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面俄羅斯不會小動手。

第二:刻赤海峽衝突完全是由烏克蘭一手挑起的,而且當這一事件爆發後,烏克蘭在邊境大量增加兵力。面對這一事件,俄羅斯當然要加強戒備,所以往克里米亞派遣特種兵也是正常的,無非就是加強防禦。

第三:俄羅斯最為一個大國,而烏克蘭只是一個小國,俄烏衝突雖然是烏克蘭挑起,但如果俄羅斯率先動手,外界會指責俄羅斯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所以,烏克蘭不動手,俄羅斯肯定不會動手;但烏克蘭如果打出第一槍,俄羅斯決不會讓烏克蘭打出第二槍。


軍武檔案館


不會的,4架運輸機的特種兵還不足以和烏克蘭打一架。

其次應該是在10號左右,具體時間記不得了,烏克蘭媒體稱俄羅斯一輛軍用卡車向克里米亞運送了不明裝備。

大家只看到了俄羅斯敢打敢做的一面,但是卻沒有發現克里米亞並不是一個容易守住的地方。克里米亞實際上並不和俄羅斯本土相連,其間是由克里米亞大橋連在一塊,英國甚至叫囂炸掉大橋。

另外這段時間烏克蘭在俄烏邊境軍演,向黑海發射巡航導彈,有計劃的訓練當地預備役武裝。俄羅斯向克里米亞調兵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戰爭威脅爆發之際,俄羅斯增兵應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其次說一下俄羅斯會不會主動出擊,現在烏東實際武裝割據已經滿足了俄羅斯的需求,現在的俄並不需要整個烏克蘭作為緩衝區。

在這個前提之下,俄羅斯會動手嗎?恐怕不會。

聽起來或許有些搞笑,這些軍隊是用來以備不測,用來自衛的!


虎賁軍huben


俄羅斯目前也不敢將事件鬧大,心虛得很,因為怕美國捲入進來,俄羅斯這樣做的目的,是怕美國軍事介入俄烏衝突中,俄羅斯歷史上也有這種經歷,當年奧斯曼帝國就是向英法求援,結果英國法國武裝干涉,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以失敗告終,最終讓俄國吃進去,又被打得吐出來,最後俄羅斯的國運從此開始衰落下去。

俄羅斯已經開始神經緊張,還是怕列強又來干涉,作為防禦性來講是應該的。

俄羅斯與烏克蘭是打不起來的,兩敗俱傷後,列強會介入進來的,熊大與熊二之間,互相惡鬥,就是瞎折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