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專業的孩子成長教育、身體及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程醫生育兒經——專注孩子健康、成長教育。

最近有媽媽聊天說,她的寶寶超級勇敢,10個月的寶寶打針不哭,當爹媽的都驚喜壞了。

可這到底是寶寶這麼小就能夠克服疼痛感覺,還是他壓根沒啥感覺疼呢?

寶寶打針不哭真的好嗎?咱還是先別開心得太早!

打針是哭好,還是不哭好,這是跟寶寶的觸覺發展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寶寶的觸覺是如何發展的?

寶寶觸覺是如何發展?

觸覺是人類非常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和建立與外界的聯繫。

3歲之前,孩子的其中一個發展重點就是感官。然而一些感官比較遲鈍或敏感的娃,卻會容易導致其感官發育滯後的問題。例如:適應新環境的速度慢能力弱、情緒起伏大、怕生甚至有攻擊性行為等。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神經發育不完善,對外界的反應會相對比較慢和遲鈍,因此剛出生一個月的寶寶,打針不哭或者過一會兒再哭是正常現象。然而寶寶的觸覺隨後會迅速發展起來,對疼痛的感知會越來越靈敏。

一般來說,寶寶滿月後到兩個月大時就已經有明顯且靈敏的對皮膚接觸性痛感的及時反饋了,就像成人不小心被熱鍋燙到一樣,會縮開、會驚呼等。寶寶則會哭。

寶寶兩個月後打針仍然沒反應、不哭、或者反應延遲,爸媽就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因為寶寶觸覺發展遲鈍可不是一件小事!

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那麼,現在就跟大家講講寶寶觸覺遲鈍是怎麼引起的,還有哪些特徵,該腫麼改善。

寶寶觸覺遲鈍是怎麼引起的?

· 分娩方式會影響觸覺發育

剖腹產的寶寶比順產的寶寶更容易在觸覺發展發麵出現偏頗。順產寶寶在出生時由於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就相當於一次最天然的全身按摩,促進皮膚下的神經元之間進行連接,建立一個反應靈敏的神經網絡。

而剖腹產的過程呢?直接開刀把寶寶取出來,這第一道天然的全身的按摩就沒有了,因此就要靠出生後的勤快補救。

· 包裹的太嚴實

對於蠟燭包中國媽媽一定不陌生,這裡要提醒準媽媽們一定要提前學習科學護理,不要讓無知的愛傷害寶寶。

4周內的新生兒在注意保暖的前提下,每天應有適度的肌膚接觸,這能很好的促進觸覺的發育。

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 抱得太多

4+2+1的模式導致我們的寶寶不停的被這個抱被那個抱,沒有機會或極少有機會接觸其他東西,單一的觸覺體驗可能會阻礙寶寶的觸覺發展。

· 俯趴、爬行少

俯趴是最適合0-6各月的嬰兒的運動了。俯趴時寶寶的身體可以最大面積的接觸地面或墊子,四肢不斷與物品發生接觸,這能夠很好的促進觸覺發展。

· 撫觸、按摩做得少

撫觸、按摩至少到三歲!對,你沒看錯!不是滿月就可以不做了,不是三個月就可以不按了。是至少三歲!

· 原始反射的激發晚

寶寶有許多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健康的寶寶一出生就會看到明顯的生存反射和動作反射,但有些寶寶在動作反射方面卻表現得遲鈍,而這類孩子如果加上缺乏俯趴、按摩等,就會顯得不夠靈敏。

一般3個月前尤為明顯,但如果這個反射激發得晚,就會導致寶寶的反應沒有同齡孩子靈敏,甚至長大了讓人感覺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還記得那個被媽媽忘記關了吹風筒燙傷的70多天的寶寶嗎?這個媽媽粗心大意居然把開著的風筒放到寶寶的大腿上,比這個更嚴重的是寶寶70多天了居然感覺不到風筒的炙燙,這明顯觸覺較為遲鈍!

最後,媽媽們可能會問,那寶寶每次打針號啕大哭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嗎?當然不是,寶寶的堅強、勇敢的品質也是可以培養出來滴!

面對孩子打針哭鬧,爸媽應該怎麼辦?

· 提前在家排練

打針前一個禮拜,在家和寶寶玩“打針遊戲”。

用沒有針頭的注射器當玩具,告訴寶寶這個是打針用的,打在小胳膊上,然後在她的小胳膊上模仿打針的動作。經常玩這樣的遊戲,就會讓寶寶對注射器不再恐怖。

· 轉移注意力

常見的方法有,讓孩子玩新的玩具,指牆上的照片讓孩子辨認,或是讓孩子背誦字母表,吹泡泡等。

· 看卡通片

美國佐治亞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在打針時,如果護士打開電視,播放卡通節目,無論節目內容是什麼,都會減輕孩子的壓力。

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孩子打針不哭不鬧,竟然是件壞事!

· 備個奶嘴

對那些習慣使用安慰奶嘴的孩子,在打針之前、當時或之後,家長給他橡皮奶嘴嘬一嘬,都會讓孩子感覺得好一些。

· 大人淡定

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寶寶少有打針不哭的,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鎮定,慌亂的情緒也容易影響寶寶,所以家長們自己也要冷靜,給寶寶安全感。

當大人淡定了,孩子也會淡定起來。

所以,不要強求3歲以內的寶寶打針時要很堅強不許哭,0-3歲的孩子由於身體控制、情緒控制在一步步提高中,爸爸媽媽們可以耐心引導。3歲以後如果寶寶可以做到打針基本不哭,爸爸媽媽們也應該為他們高興和慶賀喔!

關注、轉發、收藏文章,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您的關注就是對程醫生最大的支持。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向程醫生提出育兒方面困惑和問題,程醫生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幫你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