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南山經》——旋龜,大禹治水多虧有它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huǐ )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南山經》

旋龜即玄龜,又叫去龜。據說,自杻陽山發源出一條名叫怪水的河,向東流去最終注入憲翼水。傳說在這條河中有一種異獸名為“旋龜”。樣子像是烏龜,然而卻長著鳥一般的頭,毒蛇一般的尾巴,叫起來的聲音就像是在劈木頭髮出的聲音。傳說只要佩戴它,就不會患耳聾,還可以治療足繭。

《山海經·南山經》——旋龜,大禹治水多虧有它

旋龜

旋龜還在大家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中出現過。相傳在舜帝晚年,洪水成災,鯀被委以重任治理洪水,可是鯀一直都想不到什麼辦法可以攔住大水,直到有一天,鯀看到旋龜首尾相連的樣子,受到啟發,築起大堤來攔截洪水,然而事實證明這樣並不能真正治好洪水,鯀也因此被處死。

《山海經·南山經》——旋龜,大禹治水多虧有它

大禹

後來,子承父業,鯀的兒子大禹接過了治水的任務,繼續與洪水作鬥爭,這隻旋龜竟然不請自來幫助大禹。後來也有了“黃龍曳尾於前,旋龜負青泥於後。”的記載。應龍在前面用尾巴劃地,指引禹沿著它所劃的地方開鑿水道,將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龜則背上馱著息壤,跟在禹身後,以便禹能隨時把一小塊一小塊的息壤取來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後迅速生長,很快就把恣意的洪水填平了。

相比“佩之不聾,可以為底。”的奇效,旋龜幫助大禹治水的這份仁心更顯其神異。

實際上,旋龜這種動物確實是存在的,現在它叫做“鷹嘴龜”,是不是很好的描述了“鳥首”這一特點。

鷹嘴龜屬爬行綱,龜鱉目,平胸龜科,平胸龜屬。國內主要分佈於安徽、重慶、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在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也有分佈。與其他龜不同的是,旋龜的頭、四肢均不能縮入腹甲,是龜類中較特殊的一種。它還有“平板龜”、“大頭龜”、“三不像”這樣的別稱。

《山海經·南山經》——旋龜,大禹治水多虧有它

鷹嘴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