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態引來「金鳳凰」——生態漁業成爲韓城又一新名片

好生态引来“金凤凰”——生态渔业成为韩城又一新名片

韓城傳媒網

民生/社會/時訊/熱點

好生态引来“金凤凰”——生态渔业成为韩城又一新名片

好生態引來“金鳳凰”

——生態漁業成為韓城又一新名片

韓城日報記者 雷小建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說起吃螃蟹,今年,咱韓城的老百姓有口福了,天津籍養殖大戶付守權將中華絨螯蟹的蟹苗、水產養殖技術帶到了韓城芝川。用不著去遠方,老百姓在韓城就能吃到地地道道的生態大閘蟹、南美大白對蝦、鱸魚、鏡鯉等各種水產美味。

2016年,付守權在韓城市水務局的大力引薦下,來到韓城芝川,開啟了生態養殖之路。他看中的就是這裡的山青水秀、遠離汙染、水源豐富、水質優良的生態稟賦。今年上半年,他註冊1000萬元成立了韓城市澽水漁業開發有限公司,依託韓城全長9.8公里的澽水河景觀河道發展起了生態漁業。

好生态引来“金凤凰”——生态渔业成为韩城又一新名片

9月17日,秋風徐徐,水波盪漾。記者在澽水河上看到,漁業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在河中捕捉大閘蟹,只見他們將地籠輕輕一抖,泥螃蟹立馬現身,揮舞著大大的鉗子。“這個蟹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別名又稱毛蟹、河蟹、大閘蟹。這個還沒成熟,等成熟了殼上會帶一點點黃色。”付守權隨手抓起一隻大閘蟹介紹道,“再等上幾天它們將大量上市,年初投放了400萬隻蟹苗,今年預計產量在10萬公斤左右”。

付守權告訴記者,不同於高密度精養,他的生態養殖從來不投放人工餌料,這些大閘蟹、白對蝦和各種特色魚類主要依靠河中的微生物和菌類進行自然採食。根據不同品種魚類在水體淺表層、中層和深層的習性和食性特點,適當套養花白鰱、青蝦等技術措施,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鏈。不但營造了良好的水域生態環境,而且有效提高了漁業資源的利用率。“近年來,隨著韓城澽水河生態治理項目的實施,這裡的水質已經非常好,大閘蟹、白對蝦的成活率大概在30%以上,在湖泊類養殖中處於中上水平,大閘蟹單體最大體重達到400克。”付守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採訪中,正在一旁的市水務局水產站站長吳學輝告訴記者,這極高的成活率,除了澽水河水質逐年變好以外,也離不開付守權的養殖技術。“好的水質,造就了各種水產品品質都相當好,在西北地區堪稱一流。特別是南美白對蝦的口感,可與海水養殖相媲美。”

近年來,付守權還引進了加州鱸魚、鴨嘴鱘等漁業特色品種。眼下,除了大閘蟹以外,南美白對蝦、加州鱸魚、鴨嘴鱘、花白鰱、鏡鯉等多種特色品種長勢喜人。所有產品已通過市水產站的質量檢驗,各項指標均達到綠色產品標準,部分產品已在西安、太原、運城等市場開始走俏。

在做好漁業特色品種養殖的基礎上,公司還通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三方合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達成合作協議,引進加州鱸魚(優鱸1號)苗種培育,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目前引進的120萬尾加州鱸魚苗種培育工作順利,攻破了繁殖技術,填補了西北地區的空白。同時公司還吸引了周邊的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前來取經,在韓城當地請了40多人幫著一起打理,“從一開始趴在竹筏上不敢起來,到最後如履平地”在付守權的公司裡,每人每月可以拿到近三千元錢的工錢。一年時間,付守權也培養起了一批當地的技術骨幹。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近年來,韓城生態漁業發展緊緊圍繞市委十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大力發展椒果菜畜漁”五大農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產業聯動,積極引進產業帶頭人,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全市生態漁業做得風生水起。據統計,如今韓城的水產品人均佔有量從2017年的2千克/人,增長了到5千克/人。市水務局副局長、黃河特色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少紅表示,下一步,我市還計劃與西北科技大學、地方漁業龍頭企業繼續強化“政、校、企”合作,擴大養殖規模,建設三萬平方米的水產孵化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更多的群眾發家致富。力爭用三年時間,把韓城的生態養殖特色產業產值做到三個億,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紅利和發展勝勢,讓生態漁業成為富民惠民的重要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