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孩子會被別人看不起?

最近,小智老師的朋友圈被這樣一篇文章刷屏了:《全班只剩兒子沒出過國,寶媽逼急花三個月工資給孩子游學》

文章中,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英國遊學活動,在英國待兩週,所花的費用卻是媽媽三個月的工資,即便如此,父母還是咬牙報名,因為“全班只有他一個人還沒出過國”。

這讓小智老師想起同樣在去年暑假刷屏的《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上五年級的女兒過一個暑假,美國遊學兩萬,請阿姨五千,鋼琴考試兩千,游泳班兩千,輔導班六千,總共加起來三萬五千元的花費,讓月薪三萬的媽媽感到“壓力山大”,其中,出國遊學的費用就佔了一大半,去吧,心疼得不踏實;不去吧,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

出國,還是不出國,成了這個暑假不少父母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孩子會被別人看不起?

在很多人看來,出國只是表象,背後反映出的卻是一個家庭的實力,出國動輒幾萬的花費,對於中小縣城來說,可能意味著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對於一二線大城市的家庭來說,夫妻雙方咬咬牙也能接受;當然,對於更加富裕的家庭來說,出國自然是如家常便飯一般。

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小智老師覺得能夠讓孩子出國遊歷,增長見識,當然是可以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有限,旅行中的經驗卻是必須實際參與才能獲得,旅行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鍛鍊孩子與人交流、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滿足父母或者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在學校裡有“談資”,讓父母有“面子”,那這個國,不出也罷,尤其是現在旅行社水平參差不齊,有時候所謂的“出國遊學”,更多是走馬觀花似的“遊”,而非“學”。不去了解孩子游學的質量,一味追求表面的數量,那這個錢花得著實冤枉。

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孩子會被別人看不起?

其實,對很多父母來說,出國的焦慮源於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卻苦於家庭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可是在小智老師看來,教育並非是用錢堆出來的,看過《變形計》的人應該都知道,家庭條件優渥的孩子,打架鬥毆,叛逆父母的比比皆是,而從未走出過大山的留守孩子反而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有些父母擔心別人家的小孩都出國,自己家的小孩卻只在國內轉,會不會被其他同學看不起?其實,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是大人的虛榮心傳遞給孩子,有沒有出過國並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只要孩子樂於助人,和同學們好好相處,自然不用擔心會被人鄙視。如果孩子和同學相處不融洽,與其急著送孩子出國,不如先教孩子怎麼落落大方地與人交流。

教育和金錢從來都不構成任何關係,寒門也能出貴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是父母應該做的,但是盲目攀比就讓教育變了味,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給自己徒增壓力。如果孩子出國遊學只是吃喝玩樂,不如帶孩子去鄉村野外郊遊學到的知識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