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下的人海戰術:有人不一定有保費,沒人就一定沒保費

不轉型等死,轉型死得更快,一個悖論也是現實。

這是多年前某位壽險大佬關於轉型的體會,幸運的是多年後那家企業轉型功成。

如今這一尷尬,落到了個險上。

渠道、產品的轉型後,八百萬代理人的轉型何去何從?轉型是必然,節湊如何把握?

作為主力渠道,營銷員人力可以不增,但一定不能減少、大幅減少。人海不可持續,依舊有著現實的價值,尤其是消費降級下,需要不一樣的思考維度。

消費降級成為眼下的熱詞,不斷挑逗人們的神經。

於是乎,你突然發現,小店裡買榨菜的人開始多了,以至於榨菜開始都漲價了。

這意味一個事實:

消費降級的時代已悄然來臨。

這背後的原因,跟經濟下行、收入增速下滑,居民過高的負債率有關。

有人說過,亞馬遜的蝴蝶一扇翅膀,美國就爆發龍捲風。

消費降級的蝴蝶效應開始蔓延到保險行業,保險行業作為順週期的產物,在經濟下行中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一組數據可以很好說明這個問題:

1-7月全國人身險原始保費17755億元,較同比下降7%。

下降的原因固然跟監管政策、產品轉型有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人們忽略的宏觀經濟基本面。

畢竟行業的發展終究不能脫離大的經濟體,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這個數據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再看隔壁的香港,香港保險上半年首次負增長,背後的直接原因是內地訪客數量大幅減少。這固然有匯率政策的因素,但有錢人的減少是關鍵。

所以,大概率上,消費降級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而這會影響衝擊現有的商業模式。

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現在商業生態越來越呈現脆弱性,脆弱將是一個常態化。

而面對脆弱,正確的方式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機會,從而獲益。

比如拼多多,就是乘淘寶往消費升級的路上走的時候,三四線城市出現消費的空白點的時候,拼多多乘虛而入,走的是消費降級的路線,成功搶佔廣大的農村市場。

否則按照傳統的打法,人云亦云,模仿成功者的套路,就不會有拼多多的後面的一連串的事了。

所以,消費降級就像硬幣的兩面,凡事必有利弊。

一方面,消費降級必然整體降低消費能力,購買力下降,勢必影響到保費增長;另一方面,收入增速下滑,經濟下行,換行或兼職的人必然增多,所以會釋放部分人口紅利,這為保險行業帶來新一輪流量。

新的流量到來,對作為人力密集型保險行業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說來說去,其實最後都會落到人身上,

有人不一定有保費,沒人就一定沒保費。

唯有人,才會創造價值,沒有人,公司價值就會蕩然無存,設想一下,假如國壽沒有近百萬的營銷大軍,國壽將會成為怎樣?

所以,人才是根本,我們不得不承認,是近千萬的營銷大軍,才撐起了今天保險的格局。

回看歷史,隱性弱需求的保險產品在原始的保險市場,特別是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的蠻荒時代,是需要更多的保險免費宣傳員,走街串巷的。這群人也做到了面對的面的說上幾十遍,做到了“客戶虐我千萬遍,我待客戶如初戀”的營銷水準。

即便當前保險消費時代不同,但還是需要人作為媒介來完成購買的動作。設問一下,有多少人是主動打客服電話說要買保險或者到網上直接點擊購買的,還多是通過身邊的朋友親戚購買保險的嗎。

所以,消費降級在給保險公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商機。

這商機就是新一波人口流量的到來。

面對新人口流量,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人海戰術的應用場景。

人海戰術,行業不會陌生。遙想當年,人海戰術作為偉大舵手的一個致勝法寶,以至於推翻一箇舊時代,建設一個新時代,從而改寫歷史的進程。

模仿就是創新,人海戰術也被保險公司視作法寶。曾幾何時,凡是新開的公司,無一例外不是跑馬圈地,瘋狂招人,大搞人海戰術,幾下折騰下來,洗人太嚴重了,最終弄的人海戰術被貼上low的標籤,令行業內的人扼腕嘆息。

凡是一個事物,一旦被貼上標籤,其實人們是很難改變對其固有的觀念。

人們發現,風向已開始轉向了,人們開口閉口都在談健康人海,都在追求精緻增員的當下,人海戰術顯得多麼格格不入,人們不願談及也不想談及。

這種現象,在政治傳播學中叫做沉默的螺旋,哪怕你內心真正認同,也不敢表達出來,怕被人鄙視,怕被人們不認同,畢竟人都有歸屬感,怕孤獨。

說到這,你自然有個疑問:人海戰術就真的沒有市場和價值嗎?

非也。

人海戰術仍有市場和價值,存在就是合理。

客觀的說,中國保險市場還不是成熟的市場,城鄉二元結構,地區的差異,以及保險產品的隱性弱需求特質,並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模式是可以多元,共生共長的。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中國市場這麼大,只要真正把動作做紮實,做深做透,都能挖到金礦的。

所以,在《商戰》一書中,作者提出公司目的不是滿足用戶需求,而是搶佔用戶心智,針對競爭對手確認有利的位置,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差異化,反其道而行之。

當人們都在走精緻增員路線時,說不準,人海戰術恰是正當時。

華杉在孫子兵法解讀中,一語道出競爭的本質:就是人有我無,人無我有

,不要奢望你什麼東西比別人好,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其實這不現實,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拼什麼能做到這點。

問題的關鍵是,此人海戰術非彼人海戰術,酒還是老酒,但瓶子要換新的,否則用同樣的套路,想得到不同的效果,正如一位偉人曾說過:我不知你錯在哪裡,但肯定是錯了。

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對人海戰術做升級動作,對其進行結構化再造,使其重新煥發新的生命。

一句話,實現新瓶裝舊酒。

怎麼裝呢?

這就要回到人海戰術的本質,其實套用現在的互聯網思維,就是流量的概念,原先人海戰術更多的訴求是一次性的流量收割,收割完事就完事了,準備進行下一輪的收割。

這套打法或許對保險初期可能適用,畢竟當時的流量成本便宜,而且好灌輸,現在不行了,一方面流量成本昂貴,更主要的人們意識獨立,不好“忽悠”。

所以,如果還按照原先的套路去做的話,你會發現:

一方面投入很多資源,這個補貼那個獎勵,人是拉了一波,搞得熱熱鬧鬧;另一方面遲遲看不到效果,新人幾個月流失一大半,而且大部分都是沒業績。

最終一算賬,不太划算,即浪費精力,又浪費資源,更關鍵是浪費時間,而對企業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

於是乎,人海戰術陷入窘境,成為雞肋。

所以,引入流量池的思維,從另外一個角度彌補人海戰術的缺失。

流量池的好處在於,相對於流量來說,流量池更注重流量的存儲、運營和挖掘,也就是流量持續重複的利用,形成閉環的自我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細胞能自我繁殖,自我傳播,自我連接,形成新的組織。這在保險術語中被稱為組織裂變。

當然,作為一個生態中的組織細胞,肯定會存在生長和脫落的過程,特別是生態體還是比較薄弱的時候,還是需要外面輸血,所以通過拓寬引流入口、渠道鋪設、營銷推廣等系列動作,實現增員放量的人海戰術模式,仍然有其現實的考量和應用的場景。

更深層次的原因,人海戰術本身也能解決獲客難的問題。

在保險人眼中,一個營銷員有四大價值:買保險,做保險,介紹別人買保險,介紹別人賣保險。業務員不僅是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也是保險公司的用戶。

而這,恰恰是人海戰術的價值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