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喜歡處處做主

也許是爸爸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很多觀念根深蒂固。比如:做一桌子菜才是好生活的標誌, 於是自打爸爸退休之後,喜歡烹飪的他,每天總要做一桌子飯菜,我們一家三口都不怎麼能吃,爸爸自己雖然吃不下,總喜歡安排大家吃:“這個你負責吃完,那個你媽負責吃完。”面對這樣安排的吃飯,我和媽媽很起煩惱。

為什麼我們喜歡處處做主

看著如此情景,爸爸就惱了:“做給你們都不吃,剩下的還是明天我吃掉,天天都是讓我吃剩飯。”

“那你明天能不能少做一點。”我嘟嘟道。

“已經很少了,再少都不知道怎麼做了。”爸爸囔囔著。

就是這樣,即便這頓剩下了,下一頓還是要重新再做一桌子菜,而老人家舊觀念,食物不能浪費,因此每頓都要吃剩菜剩飯,而每頓都要剩下飯菜。就為這個,全家人的爭執沒少過。

為什麼我們喜歡處處做主

媽媽的習慣是收拾房間,房間必須收拾的一層不染。我的工作文件放在臥室裡,我都不停的叮囑我媽,我的房間不用她收拾,我自己來。可是出門回到家,就發現房間媽媽又動手整理過了。

我每次去外婆家,外婆也是一樣的習慣,一刻不停地想給我做東西吃,我才坐在那裡沒與她說幾句話,她又起身了,一會兒回來,手上就多了牛奶、麵包什麼的。

身邊的長輩對我們是操不完的心,總是喜歡幫我們做主,停不下的手。《維摩詰所說經》中:“是身無主為如地”。這句經文,我看一位善知識開示是這樣講:我們的色身是誰在做主呢?是你的意識覺知心、意根在做主。如果你離開了,或者消失了,色身就沒有主人的,它是不會自己做主的。所以它無主。無主的原因就在於無思,它不會自己做主的;在《阿含》裡面叫做六思身,眼能見,所以眼識起思,想要見;耳能聞,所以耳識起思,想要聞。

為什麼我們喜歡處處做主

思就是決定、思量,思量就是作決定:“我決定要繼續聽。“乃至意識想要了知諸法、了知六塵,意識起思,意識有思,所以就具足六種思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的思量,就是原始佛法的初轉法輪阿含期講的六思身。

這六識自己都是不肯滅的,什麼時候才肯滅呢?累得不得了,覺得太累了,應該睡覺、休息了,才肯滅。可是如果有個人他不懂得什麼是睡眠,而你告訴他說:“睡著了,你就永遠消失了,不會再醒過來了。”你看他要不要睡?保證他不睡。今天晚上肯睡覺斷滅,是因為知道明天還可以醒來,所以他才肯睡;如果他知道這一睡著,明天醒不過來了,他就不肯睡了。前六識有這一種作意,這叫做六思。六思可以讓我們現前領受得到,現前證實它確實是這樣的,可以證實這種功能存在,所以叫做身——以六種思為身。

從這裡來看,真正在做主的,其實是心,不管真心、妄心,反正就是心在做主。爸爸、媽媽、外婆這些長輩她們都習慣了愛我、照顧我,在這個生活的過程中,日常的那些,就養成了處處愛做主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