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饼为何做不出新疆“馕”味道,原来是差了2个基本步骤!


在新疆人的餐桌上,馕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新疆饮食文化中,是一道亮丽的名片。馕的形状多为圆形,更像北方人常在家里做的家常饼,不同之处,新疆这种"饼"大多为发面的,不分层,并且添加了草原上的牛奶,所以吃起来味道并不一样。

新疆馕的出现,其实与当地生活环境有关。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家中男人们骑马放牧一跑就是数公里或百里之外,而野外荒无人烟吃饭是个大问题,于是女人们在家中用小麦粉加牛奶发酵做成大饼,然后火烤,据说这样烤出来的馕营养丰富,止渴生津,能带在路上一个月不坏。

原来想像这种发面饼没啥好吃的,可当到了新疆那拉提草原旅行时走进一户哈萨克族牧民人家,吃了一次哈萨克族大爷大妈亲手现烤的馕,一下子爱上这种味道,原来馕的好吃果然名不虚传。


在那拉提草原上的这户牧民人家,住着60多岁的一对老夫妻和他们4岁的孙子。平时男人出去放牧,女人在家挤奶做奶酪及奶疙瘩等。草原茫茫无边,他们独自把毡房搭在草原上,没有邻居,附近只有一条小河流过,老两口日子过得简简单单,一日三餐基本没有蔬菜,主食就是馕再加上自己做的奶茶等。这天来到这户老人家毡房里作客,大爷大妈特意给大家做馕,据说新做的味道更好。

“馕”,古称“胡饼”,在新疆已有千年历史,是少数民族家庭常备的主要食物。在新疆,一壶奶茶,几块馕,就是一顿简单的美食,牧民们也这样来招待客人。大爷大妈家毡房里有一个铁炉,平时烧水煮奶茶还用来取暖用,但做馕用的炉子在室外,他们要烧柴来做。

这就是大爷大妈家的灶台,有点看不懂吧?其实就是用泥做成的,半圆形,一头开口用来烧柴,上面放锅,非常简单,他们管叫馕坑。大妈家一日三餐吃的馕都是在这个炉子上做出来的,不解的是,旁边还放着一个像锅盖一样的东西。


馕在新疆出现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做法是在面粉中放入盐、水和发酵粉揉成面团,然后擀成大圆形,中间薄两边厚,用模具在上面压出图案,将其放入烤锅或烤炉里做成金黄色。在少数民族地区,做馕是家庭妇女的基本技能,人人都会。

发现哈萨克族大妈做馕锅里不放油,直接把擀好的面饼往锅上贴。下面烧的是柴火,馕饼刚放上去不久,空气中就飘出一股奶香味。

令人奇怪的是,一转眼功夫,锅中的馕不见了,取代的是放在地上的那个类似锅盖的东西盖在了锅上,而且锅盖上面还让大爷特意放了炭火,不得其解。大爷笑着用并不熟练的汉语说,这是在烤上面的馕。原来,我们平时吃的发面饼为何没有新疆馕的味道,他们是烤,我们是烙,而且他们是双面柴火烤,缺了这两个基本步骤。

上面再放炭火,大爷说是为了让馕的另一面从上面给烤熟。不一会儿,揭开锅盖时只见朝上的一面也成了金黄色。

两面都烤熟了,空气中弥漫的馕味更香了,有朋友忍不住赶紧来尝一尝,连称奶香味浓松软,好吃好吃。

有位来自乌鲁木齐的朋友带来了天山的辣椒丝,裹在馕里一起吃,并分给大家,让第一次这说吃馕的朋友说这简直是人间美味,一位南方朋友吃完后,还非要买这样的辣椒酱。

据介绍,因配料不同,新疆馕有50余种,味道差别不大,但也小有区别。在那拉提草原景区里吃过一种酥油馕,10元一个,倒吃出了面包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