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爲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當地時間9月24日上午,英國著名數學家阿蒂亞爵士在德國海德堡論壇上公佈了他對黎曼猜想的證明,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關注。如果推演過程沒有毛病,這位89歲高齡的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會成為數學界劃時代的人物。就在同一天,阿蒂亞爵士的出生地倫敦見證了一個懸念的揭曉,那就是到底由誰來結束已經歷十年之久的梅羅統治時代。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與“黎曼猜想”被證明相比,足球界的“懸念”已經不能再稱之為“懸念”。以梅西的年紀、C羅的歲數,再加上葡萄牙和阿根廷在俄羅斯的成績,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預料到,以往二人對世界足球先生獎項的壟斷會在今年被打破。而莫德里奇在7月份接過世界盃金球獎獎盃時,就已經有很多人將其視為終結梅、羅二人壟斷時代的最佳人選了。

【梅、羅結束的是屬於中場大師的時代,如今他們的壟斷又被一名中場大師打破】

就在世界盃開始前,當人們在討論誰能挑戰梅羅二人統治地位的時候,候選名單很可能是哈里-凱恩、姆巴佩、薩拉赫等青年干將。儘管在用濃厚的疑問語氣說出這些名字時,人們都是一臉的心虛表情,但幾乎沒有哪個腦海裡面會浮現出莫德里奇的名字。這並不是人們不認可莫德里奇的能力,而是被梅西和C羅統治了十年,人們似乎形成了某種思維慣性,以為在足球運動中,只有像C羅、梅西那樣能夠為球隊摧城拔寨的英雄才有資格站到領獎臺上,享受那無數鎂光燈所照射出來的榮耀。而結束“絕代雙驕”時代的人,也只能由那些摧城拔寨的前鋒球員來完成。至於其他位置的球員,雖然在球隊中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想要走上世界最佳的領獎臺,恐怕很難,哪怕他是一名中場大師。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有趣的是,十年前C羅獲得世界足球先生開啟“絕代雙驕”時代時,結束的正是中場大師們統治的時代。1991年,國際足聯設置“世界足球先生”獎項(為表述方便,本文繼續使用這個名稱),在馬特烏斯拿到首個世界足球先生獎盃後,接下來的的6年內該獎項全部由範-巴斯滕、羅伯特-巴喬、羅馬里奧、喬治-維阿、羅納爾多這些前鋒們瓜分。這種情況並非偶然,看看94年世界盃便能知道答案,連巴西隊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防守中,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那時球迷們對功利足球的厭惡,以及對“左派足球”的嚮往。這種環境裡,能夠擊碎裡外三層防線的前鋒們,自然備受球迷們的歡迎。

所謂“物極必反”,4年之後的法國,球迷們終於欣賞到了一屆精彩紛呈的世界盃,這一屆世界盃至今還是球迷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羅納爾多、達沃-蘇克等人的表現還是一如既往地讓球迷們血脈賁張,但更讓球迷們如痴如醉的,是齊達內、裡瓦爾多等中場藝術家們的表現,他們用嫻熟的腳下技術、開闊的視野和精準的傳球征服了球迷。這些中場大師們讓足球運動走出了功利二字的桎梏,同時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屬於中場大師的時代。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自1998年開始,中場大師們統治了世界足壇,世界足球先生的獎項也基本被中場大師們瓜分,齊達內、裡瓦爾多、菲戈、羅納爾迪尼奧、卡卡,哪一個都是實至名歸的世界最佳,魯伊-科斯塔、皮爾洛、雷科巴、艾馬爾、裡克爾梅等人也同樣是各自球隊的核心和球迷們的寵兒。但時代的發展還是讓中場大師開始走下坡路,高度的商業化讓足球運動員的培養越來越體系化、標準化、反“左派”化,通過科學訓練,球員們能夠把停球、運球、傳球、射門等技術動作要領掌握得爐火純青。雖然這是“左派足球”的推崇者所討厭的,雖然從歐洲80後球員們開始,身上的工業流水線氣息越來越濃重,但不可否認的是,球員們整體的身體素質和技戰術素養較以往都有了極大的提升,職業壽命也有了明顯的延長。即便是拉美球員,也不得不向歐洲風格靠攏,比如闖入南非世界盃半決賽的烏拉圭隊,儘管成績讓人們感到鼓舞,但看著弗蘭、卡瓦尼這些人,很多人心裡還是會有疑問,這還是以前的那支烏拉圭隊麼?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其實C羅和梅西便是新一代球員的傑出代表,科學的訓練方式讓他們早早就練成了紮實的基本功,他們的天分也被科學的訓練徹底激發出來,尤其重要的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還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沒有像許多前輩那樣縱情聲色而毀掉寶貴的職業生涯。球員能力的普遍提高,讓足球運動的戰術體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場這個位置,球員們的任務變得越來越機械化——用跑動來為隊友製造空當、把球傳給前鋒球員、適時插入禁區增加接應點以及積極快速的回防,只要把以上幾點做好,至少也能得到“合格”的評價。

至於像以前中場大師們那樣用瀟灑的傳球來撕開對手的防線,已經沒有太多的市場,能力越來越全面的前鋒球員甚至已經達到了可以包辦球隊進攻的地步。比如今年夏天的法國隊,在前鋒線上有一個能做支點的吉魯,有一個能傳能射的格列茲曼,還有一個速度奇快的姆巴佩,這三個人同時在場,法國隊便能將注意力全部放在防守中,用堅固的防線加快速的攻防轉換來擊垮對手。所以,榮譽數量不次於莫德里奇的瓦拉內,很難複製2006年卡納瓦羅的輝煌,畢竟三叉戟在前場的威懾作用,已經將後防線的壓力大大減輕。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這種環境下,中場大師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尤其是“經典10號”這個角色已經退出了世界足壇的舞臺,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即便是齊達內、裡瓦爾多重回巔峰狀態,恐怕也很難再像以前那樣成為球場的統治者;就算2010年的斯內德、哈維或者伊涅斯塔能夠拿到金球獎,恐怕也難以扭轉這一趨勢。如今中場大師們能夠揚名立萬已經不易,逆襲C羅、梅西拿到世界最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莫德里奇獲得世界足球先生,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努力。

【為什麼是莫德里奇打破壟斷?因為梅、羅身上的優點,他同樣具備】

直到今日,我們也不敢妄下定論說魔笛就是皇馬歐冠三連冠的絕對核心,但至少可以說,克羅地亞人是皇馬的中場核心,是C羅最可靠的夥伴,正是魔笛的組織傳控,為皇馬的前鋒線源源不斷地輸送炮彈,幫助球隊一路奪得冠軍。安切洛蒂就曾經說過,在他眼裡,皇馬最重要的球員不是C羅,而是維繫全隊運轉的大腦莫德里奇。但在人們眼裡,這些似乎都不重要,除非莫德里奇能夠獨自帶領球隊打個大名堂出來,否則只要有C羅的光芒照耀,莫德里奇在人們心中就只能是一名副手,最多也就是個偉大的副手。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然而,已經33歲的莫德里奇帶領克羅地亞隊在俄羅斯的表現,用“震驚世界的壯舉”來形容並不為過。在他們所在的小組賽裡,有來自南美和非洲的兩支“雄鷹”——阿根廷和尼日利亞,還有2016年的黑馬冰島隊,哪個對手都不是省油的燈,結果他們幾乎兵不血刃地提前鎖定了小組出線名額,第二場比賽更是以3-0的比分乾淨利落地將梅西領銜的阿根廷斬落馬下。

1/8決賽他們被丹麥隊拖到了點球大戰,曾在加時賽中罰失點球的魔笛在十幾分鍾之後又一次站在點球點,穩穩地將球罰中,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大心臟;1/4決賽中面對東道主,莫德里奇在加時賽中傾盡全力去爭搶一個快要出界的球的鏡頭,幾乎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與英格蘭的比賽中,魔笛108分鐘利用角球間隙靠在廣告牌上小憩的鏡頭讓人們已經忘記了特里皮爾的圓月彎刀和曼朱基奇充滿激情的進球。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想用數據來質疑的朋友,不妨先參考一下這幾個數據:世界盃前6場比賽,莫德里奇全部首發出場,並打滿其中5場,跑動距離達到了63公里,跑出了1.5個馬拉松的距離,尤其是高燒不退的情況下,跑動距離仍能超過1萬米。33歲的莫德里奇不是鐵人,他只是有著鐵人一般的意志,而這意志來自於魔笛心中的夢想,也正是這夢想,讓莫德里奇成為克羅地亞隊觸球次數最多、傳遞威脅球次數最多,長傳次數最多,傳球準確率最高的絕對核心。世界盃決賽結束後,莫德里奇獲得了“世界盃金球獎”這一安慰性十足的獎項,但當魔笛的名字響起時,包括法國球迷在內的現場球迷紛紛起立為其鼓掌、喝彩,在球迷們的心裡,莫德里奇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佳。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而且,論職業素養,莫德里奇也不輸給以自律而聞名的C羅。今年夏天,關於C羅的自律又被人們整理成了各種雞湯文在朋友圈發來發去,儘管這些故事在足球迷裡面早已是耳熟能詳。C羅的自律固然可敬,但在足球運動員中,自律並非他一人專屬。在世界盃上幾乎滿場飛奔的莫德里奇讓人們知道了,33歲的克羅地亞人同樣以驚人的自律性保持著極佳的身體狀態。就像C羅一樣,莫德里奇33歲身體裡,同樣有23歲的人才有的巨大能量。

回想到2008年,也就是C羅首奪世界足球先生的那一年,莫德里奇跟隨比利奇在歐洲盃上驚豔亮相,自那以後,魔笛便一直保持著極為穩定的狀態,在熱刺的幾年他成長為了一名世界級的中場,加盟皇馬之後,便一直是皇馬隊中的絕對主力,絕對的中場核心。10年如一日的發揮,沒有近乎變態的自律性是難以達到的。

所以,儘管莫德里奇算不上盡善盡美,但一個在7場世界盃比賽中能跑出72公里的、能攻善守的中場大師,一個歐冠三連冠球隊的中場核心、一個世界盃亞軍球隊的絕對核心,一個像梅、羅這樣能夠保持多年巔峰狀態的球員,獲得世界足球先生的榮譽,真的需要質疑嗎?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當然,質疑的聲音肯定會有,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超級巨星,有一支屬於自己的最佳陣容。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被梅羅二人統治了10年之久之後,人們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似乎終結梅羅時代的,只能是一個開創新時代的球員,用新的統治來打破舊的統治秩序。顯然,已經33歲的莫德里奇並不具備這個條件,他所打破的,只是梅西和C羅對世界足球先生獎項長達10年的壟斷,說梅羅時代已經終結恐怕還言之過早,梅西或者C羅在金球獎或者明年的世界足球先生角逐中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同樣很大。

既然總會人要打破梅羅的壟斷,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魔笛?

但是,即便如此,莫德里奇仍然配得上他所獲得的榮譽,由他來打破梅羅二人的壟斷地位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在足球這個團隊項目中,選出一個世界最佳球員並不容易,每個獲此殊榮的球員也同樣會吸引來眾多的質疑,哪怕強如C羅、梅西也是如此。不管站在領獎臺上的那個人是不是你心目中的人選,只要那個人也足夠優秀,也是一個對足球有著真正的愛,並甘願為足球而奉獻一切的人,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