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種哪個品種的百香果好?又到準備秋種的季節,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應該說沒有十全十美的品種,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但不要盲目種植新品種,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千萬別“貪新”。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網友提供的藍冠百香果圖片)

百香果品種有400多種


百香果屬西番蓮科、西番蓮屬之多年生蔓性植物, 共有 400餘種,其中 60餘種可供食用。大多數的百香果以觀賞花及庭園栽培為主要用途,全球以果實生產為目的之百香果商業栽培地區有巴西、澳洲、肯尼亞、南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中國等地。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大多數百香果僅作為觀賞用途


臺灣主栽百香果品種變遷過程


1901至 1907 年間 ,日本人田代安定氏從東京時川植物園引進紫百香果在臺灣各地試種,因為產量較低乏人栽培 ,散生於全臺灣各地的山區成野生化雜草 。 1964年泛太平洋農場引進黃百香果,在彰化白沙坑進行企業化栽培,並推廣至彰化縣 、南投埔里及魚池等地區 ,加工做成濃縮果汁 ,口味廣受歡迎,是臺灣當時外銷國外的果樹產業。但因黃果種為自交不親合性,需行人工授粉,人力需求較高 ,在臺灣工資上漲後使栽培成本增加,農民栽培意願下降,栽培面積逐年減少。1967年農復會園藝作物考察團 ,從中南美洲引進 7個黃百香果及 1個紫百香果品系 ,並交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進行試驗,經過多年的比較試驗,選出泛美、維基及秘魯等3個表現較優的黃色品系。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1982 年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為減少人工授粉勞力成本,利用紫百香果與黃百香果進行雜交 ,育成具有自交親合性的新品種——臺農一號(雜交種) ,該品種果實大 、產量高 、質量佳 、果皮鮮紅色 、不需人工授粉就能結果,自然授粉率可達60%以上,因而廣受歡迎 ,逐漸取代黃百香果,成為臺灣主要的經濟栽培品種。 臺灣百香果的栽培面積於 1985 年間曾達 1213 公頃,可惜因為病毒病快速的蔓延,感染病毒病的百香果植株生育不佳,果型小而畸型,產量低,果汁率低 ,風味變差失去商品價值,收益也變差,栽培面積因此急劇下降,目前維持在5000畝左右。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臺灣目前以“臺農一號”為主


從臺灣百香果主栽品種的變遷過程可以看到,一個適合當地氣候、容易高產的新品種選育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引進的新品種都不適合商業化種植。

“貪新”一般都沒好結果


以廣西為例,商業化種植常見的品種無非4種:臺農一號、紫香一號、滿天星和黃金百香果。因為品種穩定性的原因,目前無毒嫁接苗只有臺農一號、滿天星和黃金百香果三個品種。而福建省則認定通過了福建百香果1號、福建百香果2號兩個品種,其中福建百香果1號(閩認果2016005)是從2005年臺灣引進的臺農一號中篩選,福建百香果2號(閩認果2016006)是從2010年廣西引進的紫果西番蓮中篩選。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現在有很多人在炒作百香果新品種,香蕉百香果、西瓜百香果、哥倫比亞熱情果,還有各種自造品種(自己命名的),亂起編號,比如臺農幾號、黃金幾號、某某品種等等。但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果樹種苗管理辦法》規定,“果樹種苗新品種必須依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方可經營和推廣”

。由於管理的不嚴,不法苗商都在明目張膽的推廣,而且苗的售價很高,有的甚至上百元一株,並且沒有種植示範園參觀,沒有技術指導,種得好與差完全看個人。

商業化種植百香果,切莫輕易嘗試“新品種”!


新品種的層出不窮,剛好滿足了種植戶“貪新”的心理,今年種這個品種不賺錢,馬上想改另一個新品種來種,但往往以失敗告終。

新品種由科研院所去研究就好了,我們不應該成為新品種試驗的犧牲品,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僅供參考,臺灣部分內容引自:臺灣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作者:李文立、王德南。

歡迎大家聚焦我們於2018年9月28日至9月30日舉辦的百香果種植技術實訓班,我們將百香果種植的可持續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