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有多重要?背後的邏輯你別猜

下一次你去你喜歡的餐廳裡拿起菜單,先不要馬上做決定,研究一下菜單的設計,你覺得哪些部分是菜單揮舞著隱形的熒光棒大喊“選我!選我!”,再看看菜單的框架、菜名的顏色和描述,這些都組成了菜單的邏輯奧秘。

每一份菜單都是經過細心規劃的,用來幫助你做特定的選擇,那些佔主要位置的菜品終究是想要你花更多的錢。菜單背後的邏輯是經過科學以及無數調查結果所驗證過的,包含方方面面,比如定位、顏色、推廣、數字等等。

我們發現了大多數菜單上會運用的技巧和邏輯,這些都能微妙地影響你點菜的選擇,看完這篇文章後,說不定會改變你點菜的習慣。(當然餐廳經營者看了之後,會更懂如何進行菜單設計來達到餐廳的營業需求。)

菜單有多重要?背後的邏輯你別猜



色彩影響

菜單上的顏色絕對可以干擾我們的決定。綠色代表食物很新鮮,橙色表示食慾,黃色是個有幸福感的色彩,通常被用來吸引食客的注意力。紅色會刺激行動,就會用來說服顧客購買那個利潤率最高的菜品。

金三角區

當我們看一份菜單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會先看中間,然後滑向右上區,最後去到左上區。這就是菜單的“金三角”區域,這三個地方通常是利潤率最高菜品放置的區域。

場景感

餐廳經營者會花很多心思在菜品描述上,那些最高級的描寫,比如“世界上最棒的漢堡”,就根本不會是真的嘛,所以顧客也不會當真。但是那種有誘惑力的形容詞,例如“新鮮垂釣”、“陽光烘乾”這種描述,一下子就能觸發場景感,讓想象力飛奔出去,直達味蕾。

潛意識

我們經常會無意識地就點菜單上最前面的兩個菜,所以餐廳經營者會傾向於把利潤率最高的菜品放在最前面。然而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顧客喜歡點最後一個菜,所以每個區域裡的最後一個菜通常會是餐廳裡利潤率第三高的菜呢。

菜單有多重要?背後的邏輯你別猜



不明顯的價格

花錢絕對是在餐廳吃飯的一個痛點,所以那些聰明的餐營者會把現金符號挪走,讓菜單上不那麼強調價格。小心這種菜單,這種策略可能會讓你多花30%。

數字遊戲

不管每道菜看上去多麼誘人,價格始終是顧客會考慮的因素。餐營者們恰恰會把這一點轉化成有利條件,比如說,一份標價$10.95的菜品會讓我們覺得相當不錯。有些餐廳會選擇約整數價格,感覺會有點別緻。

有限的選擇

有很多菜品可供選擇的菜單感覺好像不錯,但是要在一百樣中選擇出自己喜歡,會讓我們壓力山大。機智的餐廳經營者會在每個類別中只列出7道菜,足夠讓顧客覺得選擇很多,但是又不至於爆發選擇障礙症。

喚醒記憶

思鄉曲能喚起巨大的能量,一份精心編寫的菜品描述可能會喚起顧客的情感回應。例如“祖母的蘋果派”啦之類。

誘餌菜品

一些餐廳會把稍微有點貴的單品放在菜單的最上部,這會讓其他的菜品顯得比較划算,也會讓你有種撿到便宜的感覺,可以放手再點些其他的。

菜單有多重要?背後的邏輯你別猜


講故事

大多數菜單上的菜品描述會差不多長短,因為需要考慮到整體設計。這時候,如果出現了不符合格式的東西,就會像手指上的尖刺一樣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餐營者會將那些他想要推廣的菜品寫得更長一些。

讓顧客做決定

餐廳的酒單通常會比較長,特別是在高端餐廳中,這是一個市場策略,讓顧客自行做決定。清單上有越多的信息,例如產地年份等,顧客就越容易自行做決定。

留出空間

如果菜單上都是字,眼睛會自然而然地看向空白的區域,菜單設計者通常會在空白處放上最想要顧客購買的菜品,如同一個推廣區域,和菜單其他的擁擠內容形成鮮明對比。

質感

菜單的材料是用來傳達品牌形象的。高端餐廳會用皮套和厚紙,向顧客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們的菜品也一樣高級有質感,讓你不虛此行。大眾化的餐廳就可能會使用塑料材質,表明餐廳的高性價比。

備註欄

小心菜單的備註版塊,因為你可能會因為知道一份生牛肉是怎麼準備的而去點這份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餐廳有時候會將店裡聽上去很不錯的酒列個清單,如同單詞表一樣,這樣顧客就不會被不認識的詞彙所難倒了。

本篇文章翻譯自The Psychology of Menu Desig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