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烏篷船是浙江紹興傳統的水上交通工具,一直以來就和水鄉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此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也正好印證了古越先民崇尚黑色的傳統理念,具有濃郁的越文化特色。它和烏氈帽、烏乾菜並稱為“紹興三烏”。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關於烏篷船船名的文字記載,最早應該見於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所作的《鵲橋仙》一詞:“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正是如此,烏篷船便頻繁見諸於詩人的筆端,記載大多見於詩句中,如清代的齊召南就在《山陰》一詩中寫到:“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等這些都無不反映著烏篷船在當時的使用程度。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製作工藝

烏篷船的製作是一項地方傳統工藝,一般分為船體、船篷和槳櫓三個部分,一般由木質結構製作而成,船身嬌小玲瓏,船底則取用結實的木板加固,所以很少出現滲漏。如果在船板上鋪上草蓆,可坐可臥,十分便捷。船體的製作需先行設計圖紙,確定造型,取優質水杉、松樹、香樟、水曲柳等作為製作材料,然後按尺寸畫線放樣,鋸出各個組件進行拼接組裝,成形之後,縫隙處還要用油泥灰密封,以防滲漏,再塗上桐油(一般要塗多道),晾乾後,再用“烏油”粉刷多次,這便是船體制作的整道工序。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船篷的製作則需先用細竹竿彎成拱形,一般有三個拱,以竹絲作底面,中間夾以竹箬,為的是隔熱防曬,兩邊及上下夾以扁竹片,用鋁絲扎住所有竹料,一般以冬竹為宜。篷的多少則以船的長度為準,有五扇、七扇、九扇、十一扇不等,一般指的烏篷船多指小烏篷船,以七扇為主。其中固定的叫定篷,活動的篷可以開啟,便於乘客上下。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船篷紮好以後,再用桐油、豬血、黑粉煎熬成“黑油”塗於篷的外部,使整個船體烏黑透亮,又能防止雨水滲漏,這就是烏篷。最後便是船槳和櫓的製作,鑑於烏篷船要靠腳搖櫓,手操槳才能行駛,故製作者必須要依據划船者力氣大小、手腳長短,量體裁衣,精心製作。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所以,槳櫓的輕重、大小、厚薄都十分講究,製作優良的槳櫓,划船之人就會得心應手,操作靈便,毫不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率。說到烏篷船的划行技藝,那可算得上紹興民間的一大傳統絕技。在世界範圍裡也算是獨樹一幟,船行動力主要靠腳蹬槳,船的航向則是用手掌舵來控制,船行進時,船伕腳、手並用,走河穿巷十分的靈活。

它是紹興水鄉一道靚麗的風景,探尋紹興傳統工藝——烏篷船

烏篷船是紹興水鄉流動的生命,也是紹興水鄉的一道靚麗風景,又是越文化的精靈,它是水鄉紹興的一種象徵。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泛舟遊玩應該會別有一番風味,盪漾在江南那富有靈氣的柔波里,一切煩惱拋之腦後,遠離城市的喧囂、只為心靈找尋一片淨土,若遇靈感大發,文章便信手拈來;你不禁感慨下筆從未如此有神,內心從未如此波瀾不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