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戴森發布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看完戴森發佈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我們只是希望給大家呈現我們理解的電動汽車,並且告訴外界戴森也是能造汽車的”。


《汽車商業評論》 記者 童鋒亮


儘管在發佈會結束後,戴森高管在聊天中透露,造車於戴森而言只是一個願景,沒有戰略性目標、營銷模式是還未思考的事情、銷量更不是主要目的:

“我們只是希望給大家呈現我們理解的電動汽車,並且告訴外界戴森也是能造汽車的”。

但看過9 月 12 日戴森的新品發佈會後,即使沒有半點關於造車的最新進展公佈,但筆者仍認為,戴森的“願景”或許更準確一點的理解應該是:要做一件“盡人事聽天命”的事情。


看完戴森發佈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這一天,在北京朗園內,戴森推出了包括檯燈、空氣淨化暖風扇、吸塵機器人在內的三款全新產品,按照戴森的說法,這些機器都匯聚了戴森最先進的硬件和軟件技術。

比較有意思的事是,在這些發佈之前,戴森全球環境控制產品總監山姆·伯納德(Sam Bernard) 最先公佈的事是關於戴森的造車事宜。

雖然並沒有太多新消息,主要內容無非是一些已經公開並得到驗證的信息:將投資2億英鎊建立起技術研發中心;把飛機場改造成了汽車測試基地;組建了一支約400人的研發團隊;公司的首款電動車產品預計於2021年推出;


看完戴森發佈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

但從將“造車事宜”放置在發佈會最開始,並花了大篇幅進行介紹。按照重磅優先慣例,《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從另一個層面而言這也意味著造車或將成為戴森未來繼消費品之後的另一個重要戰略方向。

更何況,這還是戴森首次在華公佈該信息。

如何造車?要造什麼樣的車?在發佈會結束後,《汽車商業評論》記者與戴森一位汽車事業部人士進行了短暫交流。


看完戴森發佈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他表示雖然戴森很多信息無法公佈,也沒有具體的商業規劃出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已經做好了要造車的準備,包括公開信息中說的測試場地、研發投入等。

“我們首先做得只是想小批量的生產,銷售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我們只是想看看如果把戴森的這些EV技術放在汽車上會是什麼樣的。或許我們也能重新定義一輛汽車。”但同時他也表示如果能做更多,那自然是更好了。

雖然發佈會現場無法看到關於車本身的信息,但是有趣的是,在其發佈的三款新品中,所搭載的技術亮點,或多或少片段化組成了一輛未來智能的影子。

例如,戴森檯燈利用了獨特的算法,能基於時間、日期及 GPS 地理位置推算出地球上不同位置基於日光的色溫和亮度;

空氣淨化暖風扇能精準監測,通過戴森獨有的算法進行數據處理,自動監測顆粒物和氣體汙染, LCD 顯示屏實時顯示讀數。;

戴森塵機器則融合了專利戴森吸塵科技 1 和實時定位與 地圖構建(SLAM)技術,其遠距離“飛行時間 測距法”傳感器和由一圈 LED 燈珠環繞的魚眼鏡頭(6 個組成部 分)令戴森 360 HeuristTM即使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也可 360 度觀 察房間全景,準確識別周邊環境。


看完戴森發佈會,我們試圖理解了一下這家“吹風機車企”的思路


同時它還搭載的第二代專利戴森數碼馬達為其提供動力:能夠實現78,000 轉/分鐘的速度 運轉。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這些不管是自動化技術、氣流倍增技術、360全景技術、超強馬達,還是互聯技術等,也正好是打造一輛電動智能汽車所必要的條件,加之此前戴森還斥資9000萬英鎊併購了一家固態電池公司Sakti3。

我們很難去猜測,未來戴森落究竟會如何去落地這些技術,但如果允許隨意暢想,或許是:“性冷淡”的設計風、用吹風機取代雨刮器、空氣自動淨化、取消反光鏡、車窗自動感光……

而從其現有產品對所屬類別的突破來看,如果實現或許也不能算是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