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食品小作坊,值不值得同情?

臭豆腐、串串香、炒涼粉、炸雞翅、烤麵筋......一說起這些街頭小吃,保不準很多人已經留下了哈喇子。的確,街頭小吃,成為了很多人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美食紀念。在很多城市,像學校周邊、商業街、小吃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總有很多流動攤販在賣各種各樣的美食,裡三層外三層的顧客也證明了小吃的美味,讓人們暫時忘記的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

取締食品小作坊,值不值得同情?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街邊小吃、流動攤販確實是引發食品安全的重災區。而就在昨天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知,從7月份開始,河南省將開展食品小作坊集中整治行動,11月底前完成食品小作坊的清查和登記發證工作,消除無證生產經營問題,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締。食品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特別是食品生產監管領域的軟肋和短板,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從業人員大多知識水平不高,生產設施和設備簡陋,食品安全隱患較大。

小作坊生產經營條件普遍簡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一些不具備生產經營條件的人員從事著食品經營。同時,監管職責不清—既存在無人監管的現象,也存在多方監管的問題。卓奇食品追溯平臺創始人符春彥認為,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應如何界定,如何監管,如何進行定期的從業人員食安知識培訓等都將是今後的重點工作,所以,對這些街頭小吃、流動攤販、食品小作坊等應該加以引導和扶持,逐步讓他們發展成為符合要求的正規軍,也為消費者保留下了美食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