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本文由霍錫流先生口述,廚衛資訊記者小樓、龍一整理

感謝霍錫流先生為廚衛資訊“致敬改革開放40年·第十二屆中國廚衛行業高峰論壇”提供珍貴照片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坐落在東平河畔、木棉樹旁的耐酸廠煤氣車間(1984年傍晚)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迎來4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這四十年的光陰使得中華大地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衛生潔具作為佛山經濟和文化的重要載體,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和變遷,也經歷著自身的傳承和創新。近日,廚衛資訊有幸邀約了佛山建築衛生陶瓷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霍錫流先生為大家講述佛山建築衛生陶瓷的發展史。

現在佛陶只能從石灣公園斜對角的大樓依稀能看到點什麼,順著這條和平路往前走,便能看到大大的鑽石潔具的招牌。

霍錫流從小在“陶一社”、‘ 陶二社” (建華廠、建國廠的前身)那一片長大,他的父母曾經在建陶廠、建華廠、建國廠工作。因此,霍錫流對這些老牌的石灣陶瓷廠家感情非常的深,也親眼見證了佛陶集團的崛起、發展、輝煌、落幕、分割。霍錫流曾任佛陶集團公司工會副主席、集團公司辦公室主任以及廣東佛陶集團賽納陶瓷總經理等職務,主持並參與“奔騰潔具”品牌的生產、研發、營銷和銷售工作。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建陶廠是華南地區最早生產衛生瓷的企業

霍錫流在採訪中說,記憶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建陶廠已開始生產衛生陶瓷產品,就是石灣牌。最早的時候,建陶廠是做琉璃瓦的。後來,廠裡派工人就去唐山學習生產衛生陶瓷。最早僅生產蹲便器和洗手盆。建陶廠曾是當時的省建材局直屬企業,是多年的行業紅旗單位,曾選出過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勞模,是我國華南地區最早生產衛生陶瓷的企業。

那個時候建陶廠用的是燒琉璃瓦的窯爐燒衛生陶瓷。

衛生潔具行業的產品有很多不同的規格,如,坐便器的地排式和後排式就不一樣。以地排式為例,中國長江以北的設計400mm孔距,而長江以南的,則多為300mm孔距的設計。這其中,我國長江以北的設計,那個時候是拿唐山的蹲便器作為標準,到現在還是有很多400mm孔距的坐便器。

改革開放以後廣東地區從日本買回坐便器研究,發現日本的坐便器孔距是300mm,於是中國就有了300mm的孔距。之後,廣東的建設行業就把廣東的建築大樓排汙孔距設計為300mm。那個時候的標準就拿建陶廠的標準來做的。

所以到了今天中國排汙孔距有兩個,一個是以唐山為標準長江以北的設計院喜歡400mm,另一個是長江以南到廣東的是300mm。

為什麼後來又有橫排(後排)?橫排是學歐洲的。因為,有出口市場的需要,所以,從九十年代初開始,石灣也生產橫排坐便器了。

“我是在陶一社、陶二社那一片長大,我的父母親也曾經在建陶廠、建華廠、建國廠工作過,因此,我對這些老牌的建陶廠家感情非常的深。


“鑽石”的由來


有一段時間陶一社、陶二社合併為一個紅衛陶瓷廠。

到七三、七四年的時候分出建國廠和建華廠。分開之後大概七四、七五年的時候,建國廠去福建漳州學習,開始生產瓷片,註冊了鑽石牌(瓷磚類)。分開後的建華廠就開始做潔具,也註冊了鑽石牌(衛生陶瓷類),到八、九十年代時,建華廠鑽石牌潔具的產能已超過建陶廠了。從此,和平路的兩邊,一邊是鑽石牌瓷片,另一邊是鑽石牌潔具。都是響噹噹的品牌!

建陶廠最早生產衛生潔具時, 還沒有注漿,而是用石膏模來印製的。那時的蹲便器,旁邊還沒有腳踏,需要另外做兩個腳踏,而現在的都連腳踏了。

乘改革開放之風,80年代的石灣陶瓷也開始走上引進之路。1981年,建陶廠引進了日本“黑豹”自動壓磚機,但是引進之後沒有大規模配套生產。1982年,石灣耐酸廠(利華廠)走在第一步,全線引進意大利唯高(WEIKO)FRW2000型輥道窯,於1984年投產成功。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利華廠第一批磚


霍錫流感嘆,那時候的佛山約70米的窯爐,如果有了100米的窯爐都要登報紙。以前查看窯爐,十分鐘就走完了,現在開個電動車都要很久。我記得那時候耐酸廠消化吸收,建了一條104米的窯爐,還上了報紙。

時間梳理

1981年建陶廠引進壓機1982年耐酸廠(利華廠)、建國廠前往國外考察1983年利華廠引進生產線安裝,1984年成功投產1983年建國廠引進瓷片生產線1984年化陶廠引進消化吸收用重油燒的第一條牆地磚生產線接著工業廠開始引進。佛陶集團走上大發展的‘’快車道‘’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我們80年代都不愁賣了,八九十年代出什麼就賣什麼"

八九十年代的衛生潔具都是供不應求。

80年代公司引進的潔具生產線基本上是隧道窯。後來,建華廠和建陶廠分別引進了一條隧道窯和一條輥道窯。這些設備都很快形成上規模的生產力。

“我最早是在耐酸廠工作,但是因為我在建華、建陶那邊長大,所以我對潔具很熟悉。”

“我調去賽納任職之後,發現賽納規模那麼大,有那麼多廠,那麼多產品,如果不找一個突破口就死定了。坦率地說,就牆地磚而言,只剩下品牌和品質的優勢,周邊外圍廠的產能已達日產4000/6000平方米的水平,而我們的產能僅日產2000平方米左右的水平。所以,價格和市場已處於劣勢。而衛生陶瓷則不同,我們仍有產能、品質、技術和市場的優勢。所以,我們選取了衛生陶瓷為突破口,那時候找了一個奔騰潔具來嘗試,爭取能夠突圍。不論效果如何,也總算打出了個響亮的高度。”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當時,大家上下齊心,作了很大的努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體制上、債務上等多方面的原因,也讓企業舉步維艱。

“有時,時不時反思。其實,在90年代末,陶瓷行業的競爭已經開始白熱化。而像佛陶這樣的老牌國企,揹負著沉重的歷史重擔,在體制上、管理上、設備上、庫存處理上和資金鍊等方面,都是很難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勝出的。‘’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以前的海鷗廠


“我1978年進廠到現在也是40年了。”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霍錫流走出校門,走進工廠,距今也剛好四十年了。

從1983年起,由於工作關係,攝影和書法工作成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期間,曾參加過趙紫陽總理、李鵬總理、彭真委員長、習仲勳副委員長等領導人視察石灣的拍攝活動。1987年,國務院代總理李鵬在對政府的工作建議中提出要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次年,李鵬總理在全國政協茶話會上提出,1988年首先要認真抓好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穩定經濟和深化改革。同年初,李鵬總理來到耐酸廠視察工作,由於對耐酸廠的環境非常熟悉,霍錫流找到了一個極佳的角度守候。這時,有位領導說:“總理,您看這條生產線出磚,就像印鈔一樣啊!”聽到此語,李鵬總理爽朗地笑了。善於抓住精彩的霍錫流趕緊按下快門,抓拍了一張總理來廣東視察工作以來難得的笑臉照片。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1988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代總理李鵬(中)在中共佛山市委書記葉谷(左一)、佛山市

在整個採訪的過程中,霍錫流都流露出了他對佛陶集團以及石灣衛生潔具產業的惋惜之情。在得知廚衛資訊即將舉辦以致敬改革開放40年“檢閱成果,展望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廚衛行業高峰論壇時,表示了高度的認可,並且不遺餘力得找出多組衛浴行業老照片與大家共同分享佛山衛浴行業的滄海桑田。


佛山衛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歷史

《影墨醉我》分享霍錫流的書法、攝影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