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本文由霍锡流先生口述,厨卫资讯记者小楼、龙一整理

感谢霍锡流先生为厨卫资讯“致敬改革开放40年·第十二届中国厨卫行业高峰论坛”提供珍贵照片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坐落在东平河畔、木棉树旁的耐酸厂煤气车间(1984年傍晚)


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迎来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这四十年的光阴使得中华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卫生洁具作为佛山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也经历着自身的传承和创新。近日,厨卫资讯有幸邀约了佛山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霍锡流先生为大家讲述佛山建筑卫生陶瓷的发展史。

现在佛陶只能从石湾公园斜对角的大楼依稀能看到点什么,顺着这条和平路往前走,便能看到大大的钻石洁具的招牌。

霍锡流从小在“陶一社”、‘ 陶二社” (建华厂、建国厂的前身)那一片长大,他的父母曾经在建陶厂、建华厂、建国厂工作。因此,霍锡流对这些老牌的石湾陶瓷厂家感情非常的深,也亲眼见证了佛陶集团的崛起、发展、辉煌、落幕、分割。霍锡流曾任佛陶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以及广东佛陶集团赛纳陶瓷总经理等职务,主持并参与“奔腾洁具”品牌的生产、研发、营销和销售工作。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建陶厂是华南地区最早生产卫生瓷的企业

霍锡流在采访中说,记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陶厂已开始生产卫生陶瓷产品,就是石湾牌。最早的时候,建陶厂是做琉璃瓦的。后来,厂里派工人就去唐山学习生产卫生陶瓷。最早仅生产蹲便器和洗手盆。建陶厂曾是当时的省建材局直属企业,是多年的行业红旗单位,曾选出过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是我国华南地区最早生产卫生陶瓷的企业。

那个时候建陶厂用的是烧琉璃瓦的窑炉烧卫生陶瓷。

卫生洁具行业的产品有很多不同的规格,如,坐便器的地排式和后排式就不一样。以地排式为例,中国长江以北的设计400mm孔距,而长江以南的,则多为300mm孔距的设计。这其中,我国长江以北的设计,那个时候是拿唐山的蹲便器作为标准,到现在还是有很多400mm孔距的坐便器。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地区从日本买回坐便器研究,发现日本的坐便器孔距是300mm,于是中国就有了300mm的孔距。之后,广东的建设行业就把广东的建筑大楼排污孔距设计为300mm。那个时候的标准就拿建陶厂的标准来做的。

所以到了今天中国排污孔距有两个,一个是以唐山为标准长江以北的设计院喜欢400mm,另一个是长江以南到广东的是300mm。

为什么后来又有横排(后排)?横排是学欧洲的。因为,有出口市场的需要,所以,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石湾也生产横排坐便器了。

“我是在陶一社、陶二社那一片长大,我的父母亲也曾经在建陶厂、建华厂、建国厂工作过,因此,我对这些老牌的建陶厂家感情非常的深。


“钻石”的由来


有一段时间陶一社、陶二社合并为一个红卫陶瓷厂。

到七三、七四年的时候分出建国厂和建华厂。分开之后大概七四、七五年的时候,建国厂去福建漳州学习,开始生产瓷片,注册了钻石牌(瓷砖类)。分开后的建华厂就开始做洁具,也注册了钻石牌(卫生陶瓷类),到八、九十年代时,建华厂钻石牌洁具的产能已超过建陶厂了。从此,和平路的两边,一边是钻石牌瓷片,另一边是钻石牌洁具。都是响当当的品牌!

建陶厂最早生产卫生洁具时, 还没有注浆,而是用石膏模来印制的。那时的蹲便器,旁边还没有脚踏,需要另外做两个脚踏,而现在的都连脚踏了。

乘改革开放之风,80年代的石湾陶瓷也开始走上引进之路。1981年,建陶厂引进了日本“黑豹”自动压砖机,但是引进之后没有大规模配套生产。1982年,石湾耐酸厂(利华厂)走在第一步,全线引进意大利唯高(WEIKO)FRW2000型辊道窑,于1984年投产成功。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利华厂第一批砖


霍锡流感叹,那时候的佛山约70米的窑炉,如果有了100米的窑炉都要登报纸。以前查看窑炉,十分钟就走完了,现在开个电动车都要很久。我记得那时候耐酸厂消化吸收,建了一条104米的窑炉,还上了报纸。

时间梳理

1981年建陶厂引进压机1982年耐酸厂(利华厂)、建国厂前往国外考察1983年利华厂引进生产线安装,1984年成功投产1983年建国厂引进瓷片生产线1984年化陶厂引进消化吸收用重油烧的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接着工业厂开始引进。佛陶集团走上大发展的‘’快车道‘’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我们80年代都不愁卖了,八九十年代出什么就卖什么"

八九十年代的卫生洁具都是供不应求。

80年代公司引进的洁具生产线基本上是隧道窑。后来,建华厂和建陶厂分别引进了一条隧道窑和一条辊道窑。这些设备都很快形成上规模的生产力。

“我最早是在耐酸厂工作,但是因为我在建华、建陶那边长大,所以我对洁具很熟悉。”

“我调去赛纳任职之后,发现赛纳规模那么大,有那么多厂,那么多产品,如果不找一个突破口就死定了。坦率地说,就墙地砖而言,只剩下品牌和品质的优势,周边外围厂的产能已达日产4000/6000平方米的水平,而我们的产能仅日产2000平方米左右的水平。所以,价格和市场已处于劣势。而卫生陶瓷则不同,我们仍有产能、品质、技术和市场的优势。所以,我们选取了卫生陶瓷为突破口,那时候找了一个奔腾洁具来尝试,争取能够突围。不论效果如何,也总算打出了个响亮的高度。”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当时,大家上下齐心,作了很大的努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体制上、债务上等多方面的原因,也让企业举步维艰。

“有时,时不时反思。其实,在90年代末,陶瓷行业的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而像佛陶这样的老牌国企,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重担,在体制上、管理上、设备上、库存处理上和资金链等方面,都是很难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以前的海鸥厂


“我1978年进厂到现在也是40年了。”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霍锡流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距今也刚好四十年了。

从1983年起,由于工作关系,摄影和书法工作成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期间,曾参加过赵紫阳总理、李鹏总理、彭真委员长、习仲勋副委员长等领导人视察石湾的拍摄活动。1987年,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对政府的工作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次年,李鹏总理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提出,1988年首先要认真抓好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同年初,李鹏总理来到耐酸厂视察工作,由于对耐酸厂的环境非常熟悉,霍锡流找到了一个极佳的角度守候。这时,有位领导说:“总理,您看这条生产线出砖,就像印钞一样啊!”听到此语,李鹏总理爽朗地笑了。善于抓住精彩的霍锡流赶紧按下快门,抓拍了一张总理来广东视察工作以来难得的笑脸照片。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1988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中)在中共佛山市委书记叶谷(左一)、佛山市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霍锡流都流露出了他对佛陶集团以及石湾卫生洁具产业的惋惜之情。在得知厨卫资讯即将举办以致敬改革开放40年“检阅成果,展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厨卫行业高峰论坛时,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并且不遗余力得找出多组卫浴行业老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佛山卫浴行业的沧海桑田。


佛山卫浴40年|老“佛陶人”口述历史

《影墨醉我》分享霍锡流的书法、摄影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