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度过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国经济不景气个人应对方法

每日财经讯 假设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我们都过于习惯这种高增长,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未来。但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假设哪天中国经济不景气,你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中国经济现状及分析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我们都过于习惯这种高增长,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未来。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增长还会持续下去,我们甚至还认为中国经济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后,我们也将顺理成章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人民。

在高增长预期之下,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乐观、积极甚至是冒险的安排,比如做一个潇洒的月光族、敢于背负数百万元的房贷、对于未来的生老病死不做任何安排等等。但假如中国经济突然失速呢,曾经的预期是否会全部坍塌?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增长能够一帆风顺,即使是美国也经历过无数次衰退,70年代的滞涨让美国人挣扎了10多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更是持续低迷至今。中国经济在经过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也有可能遭遇这样的时刻。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刻,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表现来看,最终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大多数国家在数十年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中国最终能成为跨越陷阱的幸运儿,还是如大多数国家一样,长时间停滞在陷阱里?谁也无法预见未来。

即使没有突然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最近几年的增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每隔几年就下一个台阶。2011年的GDP增速首次跌破了10%,从此告别两位数的高增长,2012年GDP增速跌破8%,2015年跌破7%,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变为中速增长。

2016年,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声,首次将中国经济定义为L型,并表示“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但是随着贸易战的爆发,中国经济从稳中向好转为稳中有变,能否维持住L型也遭遇了重大挑战。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失速,个人收入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为了稳增长而大幅放水,中国还有可能遭遇通胀压力,而滞涨通常还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滞涨时代到来,这意味着收入下降和开支上升以及就业难度加大的三重打击。

经济不景气怎么办

经济不景气时,减少支出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仅仅在几个月前,人们还在大谈中国经济的消费升级,几乎一夜之间,消费降级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高房价和高房租之下,人人都在吐槽自己的生存压力之大,而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不过,消费降级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去拼多多,日本人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经济低迷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他们对一些价格处于中低档位,却能够提供中上质感的商品情有独钟,比如优衣库和无印良品等。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在度过了对欧美大牌盲目追捧的原始阶段之后,在经济压力之下回归质朴的生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低迷时期,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资产配置做出改变。在经济向好的年景,个人的预期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都相对较强,资产配置应该相对积极进取一些,可以更多向股市和楼市等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倾斜,而这些风险资产在经济繁荣时通常也都有不错的回报。

但在经济下行周期,个人的预期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风险资产的回报率下降,资产配置也应该以保守防御为主,减少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保住胜利果实才是最重要的事,不要让多年的积累化为乌有。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进入失去的十年,当年很多破产的日本人不得不弃房、离婚、流浪甚至自杀,对于习惯了高增长的中国人而言,很有必要重温当年日本的教训以警醒自己。

过去在楼市和股市上或许曾经有过的一夜暴富,未来对此可能不得不大幅降低预期,而一些过去被忽略甚至是看不上的理财方式,比如被视为老年人才买的国债,在现金为王的时代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想在P2P的雷区被割韭菜,其实市场已经很难找到年化收益超过4%,而且无风险的品种了,而3年和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能达到4%和4.27%。

以上是“度过经济不景气时期个人应对方法”的内容,更多相关消息请关注每日财经本组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