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爲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這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現有知識每年以10%的速度更新迭代;太多的書,太多的知識,又讓人無從下手...雖然這是個人人唸叨著要終身學習的時代,卻出現了杭州一個50歲的大叔,家裡藏書萬千,每年看書不下於一百本,孜孜不倦,擅長畫畫,寫詩,卻唯獨養活不了自己。

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為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他80歲的老父親打電話找到杭州日報記者,希望報社幫他的兒子找份工作,因為現在都是80歲的老父親在接濟著他,但是年紀大了,怕自己走了以後,沒人照顧這個單身的老書呆子。

這個新聞給小編的感觸真的特別大,突然發現,讀書不是目的,通過讀書給自己解決問題才是目的。解決生存問題,結婚問題,工作問題,幸福不幸福問題,還有實現理想的問題。

讀書時工具,是手段,而不是一種目的,讀完書以後認知效率升級才是目的。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爆炸,比的不是學不學,比的是誰學的對!學的準,學的效率!

於是,我決定帶著功利心去學習,要學那些能解決當下的困惑和問題的,學了能有地方立馬去用的的書,那些我剛好接受有點難度,此階段剛好有用的書和知識。

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為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閱讀的內容做了幾個分類:娛樂性,知識性,認知性。如果比作爬山的話,那麼

娛樂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比如八卦、小說、笑話、爆米花電影等等這些都不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

知識性的是平坡,能開動,但是略微費力去調動腦力理解和記憶的。比如科普文章,比如社會現象解讀,比如一些概念和原理。

認知性的是爬坡,心智提升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否定和思考,學起來會很累,但是真的會提升腦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觀點的速度會加快-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力加強了。比如一些核心思想鉅作《理想國》《瓦爾登湖》《人類簡史》等等。

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為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很多人天天學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腦力下降了,思考越來越僵化了,其實就是因為心智認知類的書籍看的太少,讀一輩子的八卦和娛樂也不會增加你的認知的。而我們自己想一想,多少的書籍是雞湯,多少的文章是無意義的低級知識?

按照這個分類,那些你看不懂的,那些讓你看了一頭霧水的,才是需要你調動腦力去學去理解的。比如經濟學 多一些著作,比如《反脆弱》《思考快與慢》等等。

而中間可以穿插很多的知識類的書籍,讓你的大腦減輕點難度和壓力,比如很多專業行業的書籍《認識電影》《平面美學》《世界建築史》等等。

而娛樂性的書,可以在放鬆的時候偶偶來一下。當然最好是三種都有的書籍,比如《紅樓夢》比如《窮爸爸富爸爸》,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看書無用?80歲老父親為50歲書呆子兒子求工作

書籍太多,我們全部通讀所花的時間也太多,於是我就開始片段的讀,每本書我買下都是有各種原因,可能是一些朋友的推薦,也可能剛好我時下遇到了問題想要尋找答案,也有可能是我喜歡的大牛出的書。

不過畢竟一本書全部都是精華的是少數,而且就算是精華,其中一部分你也已經吃透了。所以看前看一遍目錄,從你感興趣的章節開始看,或者第二種方法就是帶著問題去看書。

有了目的性,認知資源以及帶著問題讀的三個篩選,要讀的書就會減少75%,閱讀的效率也會提升一倍,不會有太多的重複知識來浪費你的時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