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這麼牛,爲什麼在世界史上占比這麼少?

古代中國這麼牛,為什麼在世界史上佔比這麼少?

其實讀現在的世界史,都會發現每本世界史都是以西方為中心展開論述,一般都是從地中海的米諾斯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到古希臘、馬其頓到羅馬帝國,隨後進入中世紀,直到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開始逐漸稱霸世界。

從客觀來說,要論實力,其實東西方文明的對比,在公元1500年左右才開始發生轉移,在此之前,東方文明一直比西方文明繁榮昌盛。但是世界史的書寫,放佛西方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其他文明都是影響西方的因素作為配角出現在史書之中。

要從時間起源上來說,兩河文明是最出現的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都早於地中海文明,而且文明化程度也元高於地中海文明,但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史早期都是以地中海文明為主。

古代時期,雖然地中海出現過羅馬帝國的強盛,但是中國的漢帝國也實力與羅馬不相上下,如今史學界關於羅馬帝國與漢帝國的比較研究也比較多。在羅馬帝國衰落之後,中東地區出現過強盛的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也曾出現過強盛的三大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爾王朝。亞洲大陸最東邊的唐帝國與後來的蒙元帝國更是把世界古代史的帶向了高潮,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交往和融合,這些都未曾進入世界歷史敘事的主流,主流仍然停留在歐洲大陸,儘管歐洲大陸出現了中世紀長期的歷史停滯和落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西方文明是現代世界的來源

歷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探索我們現代世界的來源,我們現代世界的文明不管是思想觀念還是物質技術,都是西方文明發展和塑造的,所以,當我們書寫歷史的時候肯定是以西方為主線,從古代敘述到現代,比較順理成章。

儘管四大文明都出現得很早,後來各地也崛起過強大的帝國,但是都沒有留下太多思想文化遺產,對世界的影響有限。

有人可能要說了,那中國文明不是沒斷過,五千來一直延續到現在嗎?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文明的封閉性。

2、中國文明的封閉性

按理說,中國文明在公元1500年以前基本上是全世界最富強的文明,理應扮演世界的歷史的主角,但是,世界歷史的中雖然對中國的評價挺高,但是著墨並不多,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文明因為地理原因造成的封閉性,到時中國文明與其他古文明的來往較少,對其他文明的影響以及衝突和融合也較為有限,就連傳說中的絲綢之路,我並非我想象的繁華,,其實商隊很少,這點《絲綢之路新史》有詳細論述。因此,在整個世界史中國文明雖然繁盛,但是與世界的關係不大。

3、西方文化的話語霸權

這一點不好把握,稍微不小心,就容易理解成“陰謀論”,認為西方帝國主義利用歷史書寫為現代霸權尋找合法性。但是包括西方學者都確實意識到,在世界歷史書寫中有明顯的西方中心論,這也是因為西方在文化領域的強勢地位導致的,甚至薩義德等西方學者發展出一套後殖民理論,說的就是西方通過話語優勢構建自己認為的東方,壓制東方的文化的表達。

西方中心論在世界史的書寫中近些年已經受到很多批評和反思,新的世界史書寫開始嘗試扭轉這一局面,但是西方中心的世界史書寫已經被廣為接受,想要改變何其困難。華人歷史學家孫隆基正在嘗試一種去中心化的視角書寫三卷本的《新世界史》,已出版兩本,反響一般。

我個人心中的理想的世界史也是三卷本,第一卷本應該以東方文明為主線,尤其是中國文明。第二卷本,應該以東西方分流為主線,也就是公元1500年左右,東西方發生的劇變,導致東西方實力對比開始發展轉移。第三卷,應該是西方文化為主線,就是公元1600年之後的西方對世界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