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不喜歡線下消費?

說不喜歡是假,恐懼+厭惡是真。

最近半年一連串不算小金額的實體消費實例,都讓我覺得不爽、不開心、不想妥協。

因為這些消費都讓我覺得我就是傻子,消費過後只有心寒。

時間:2018年1月

地點:理髮店

我為什麼不喜歡線下消費?

事件:小區新開一家理髮店,長久無人光臨,開始向業主派發免費剪髮卡,我和婆婆各領一張,於一天和老公一起使用,洗髮剪髮過程中,關於辦卡優惠的聲音一直如雷貫耳。結束後看著彼此的髮型,覺得還不錯,拿出免費卡買單的時候,我們同時友好地順從了理髮師的意願,充了500元,成了會員。之後面對理髮師推薦的更高級別的燙髮藥水,是來者不拒(內心OS: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理髮師不容易),總想著做一個配合度90%的消費者,一定會被長久善待。後來再充值,選擇充300送剪頭髮1次,我燙直他剪髮,結束那個熟識的理髮師竟然說:“你這次消費完卡里只有80幾元了,所以剪頭髮不能送了,你要不充個500,這樣剪頭髮才送。”當時我立馬火大,大吵一架,從此再沒踏入這家店。

感受:每一次進店,都抱著被忽悠就忽悠了,只要頭髮弄好的心態,總以為這樣配合演出就會受到商家善待,但是最後等來的只能是得寸進尺。

教訓: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用了便宜的藥水頭髮就會被做的稀爛,做的不好,可以扯皮。但是隻要辦卡成為會員,就會陷於循環往復的各種被動。

時間:2018年3月

地點:舞蹈培訓機構

我為什麼不喜歡線下消費?

事件:女兒快4歲時報了同家商業體看上去規模更大更專業實際也貴很多的舞蹈培訓機構暑期班,結果老師上課期間體罰學生。今年學乖了,在另一家上了體驗課後,覺得各方面不錯才報了一年,儘管我看到校長的收據上絕大多數都只報了一季度或半年,但還是配合了她說的“絕大多數都是報一年”的演說。轉眼暑假,常規課程結束,暑期班開始。6月1日就開始大肆宣揚暑期班,因為女兒7月還要上幼兒園,時間上無法契合就沒有報名,結果群裡前天一條信息成功地讓我炸了(下圖)。“月底會有彙報演出”、“10月份會安排舞蹈考級”、“根據孩子的程度重新分班”,這些字眼說沒有雙重意思,恐怕只有不到5歲的孩子會相信。

感受: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誠到底的商家,更沒有想著一年只交易一次的商家,即便你辦的是年卡,也會有各種中途讓你再掏腰包的“鼓勵”措施。

教訓:第一次買單的時候,務必刨根問底,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多問,很多隱性消費,白紙黑字上不會寫,商家更不會當時告訴你。

時間:2018年5月

地點:美容SPA會所

我為什麼不喜歡線下消費?

事件:老公公司38婦女節發了一張2次美容體驗卡,上面赫然印著“市面價4000”,這麼大這麼高級的體驗,不去是不是SA?雖然知道是釣魚,但想著不是有2次機會,不會第一次就要我辦卡啥的,即便要辦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回:“我下次來的時候辦吧。”帶著自以為準備好的天衣無縫撤退計劃,我走進了這家店。等一切結束,我拿著卡準備結賬走人時,下樓等待我的不是刷卡機,而是一壺紅豆薏米茶,還是燙的不能儘快喝完的那種!接下來店長和給我精心服務過的小美眉坐在我左右兩旁,開始用足夠的時間給我“循循善誘”起來,好了,完敗!返程時不斷勸慰自己,至少在這做SPA超舒服的。只是當我第二次去的時候,

她們又開始迫不及待給我推薦什麼老師的課程,心中真是1W遍草泥馬奔過......

感受:雖然沒有強買強賣,也沒有隱形消費,再者產品和手法都挺不錯的,值得去,但是頻率太高的推銷,也是讓人不勝其煩,畢竟俺是去放鬆身心的。

教訓:不要購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太爽快,商家不會因此優待你,只會在要“宰客”時第一個想到你,即便心裡已經打算購買了,表面上也要裝得不情願並多砍價幾個來回。

線下消費沒有大眾評價機制,即便消費者有十分負面的感受,也無法造就任何有影響力的下一步行動。而在某寶上有時候一個差評就能幹翻一家店,同時也證明了消費者權益有保障。

線下消費也應該有一個平臺,容消費者評價,當然,不涉及團購的那種。畢竟,連全國中小企業都已經有能被大眾查詢的平臺(某眼、某查查)了。

哪位有錢有眼光的老闆,覺得有前景的,來,聊聊唄,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