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曹操是220年去世的,在他去世前的三年,曹魏的心腹重地連續發生三次叛亂,讓曹操的晚年相當不太平。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第一次叛亂:

217年末,京兆尹金禕(武陵太守金璇的兒子)在許昌起事。主要同謀有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和他兩個兒子吉邈、吉穆。金禕想的挺好,“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折騰的動靜也不小,起事當天動員了千餘人的造反隊伍。可惜“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起事隊伍雖然攻佔了留守許都的軍事負責人王必(丞相長史)的府邸,但沒有殺死或者捉住王必,讓王必逃出了城外。第二天天一亮,這次起事就被王必和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擊潰了。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第二次叛亂:

218年10月,這次叛亂髮生在南陽郡的首府宛城,這裡是曹操的老根據地了,張繡投降曹操時,宛城就歸了曹操。宛城離許昌非常近(按今天公路里程算只有180公里),所以對許昌震動也很大。

這次叛亂是宛城守將侯音發動的。南陽太守東里袞和功曹應餘倉皇出逃,應餘被侯音的追兵弓箭射殺(“被七創而死”),東里袞被侯音抓獲(後又釋放)。曹操派當時鎮守樊城的徵南將軍曹仁前去鎮壓,219年1月,曹仁攻破宛城,斬殺侯音,並進行了血腥的屠城。

第三次叛亂:

這次叛亂直接爆發在鄴城,曹魏實際的都城(許昌是漢獻帝住的地方)。219年9月,西曹掾魏諷和長樂衛尉陳禕一起策劃謀反,還沒等起事,陳禕因為害怕而告發了魏諷。太子曹丕當機立斷,誅殺魏諷(曹操還在從長安回來的路上)。因為魏諷“有惑眾才,傾動鄴都”,所以這次叛亂涉及的人特別多,連坐被處死的多達數千人。連魏國的相國鍾繇,也因為曾經舉薦魏諷做官,被免了職。張繡的兒子張泉、侍中王粲的兩個兒子、黃門侍郎劉廙的弟弟劉偉都牽連被殺。

魏諷叛亂雖然被扼殺在搖籃裡,但是真真實實發生在曹魏首都的眼皮子底下,而且牽涉的人這麼多,著實要讓曹操、曹丕嚇出一身冷汗來。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曹操晚年,內部的叛亂接二連三地發生,一次比一次兇險?按常理說,曹操掌權時間越長,不是應該把自己身邊的異己分子剷除的越乾淨嗎?

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曹操作為奸雄權臣的形象越來越暴露無遺

曹操起兵之初,戴著“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面具,形象是匡扶漢室的大功臣,但是隨著天長日久,雖然曹操發佈《乙亥令》,宣稱自己沒有稱帝的野心,但實際上他不斷挑戰禮制的極限,位極人臣。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214年11月,曹操殺漢獻帝的伏皇后。

215年1月,曹操立女兒曹節為漢獻帝皇后。

216年5月,曹操從魏公進爵為魏王。

217年4月,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設警蹕。

217年10月,曹操立曹丕為魏國太子。

曹操的這些舉動,讓忠誠於漢室的大臣們內心進入了“倒計讀秒”的狀態,感覺曹操隨時有可能篡漢自立,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就來不及了。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二、關羽在荊州不斷坐大,讓曹魏“反對黨”覺得外有強援

從劉備入川開始,荊州就由蜀漢的二號人物關羽執掌,勢力越來越大,太醫令吉本叛亂、侯音叛亂都曾有史書記載,和關羽有所勾連。魏諷叛亂,則發生在關羽圍攻樊城,殺龐德、俘于禁之時。這些叛亂的組織者都知道,光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但是隻要關羽能夠及時呼應,那局面就很難說了,所以大家都想著放手一試。當然,反叛者都沒有想到自己失敗的那麼快,還等不及關羽反應出兵,自己已經兵敗身亡了。

曹操晚年,曹魏內部接二連三發生叛亂,究竟是什麼原因?

三、曹操雖然施行屯田制度,但老百姓的負擔依然很重

對於曹操的屯田制度,歷史上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起到了恢復生產的作用。但是,屯田對老百姓的盤剝其實是很重的。如果使用官牛,官府分六成、農民分四成;如果使用私牛,官府和農民五五分成。這和西漢初年的三十稅一、十五稅一相比,稅負要重的多。在這種體制下,農民很難有積累,也很難改善生活,時間長了,就會隱藏不滿、叛亂的苗頭。宛城侯音的叛亂,《資治通鑑》明確說是因為“南陽吏民苦徭役”,就是不堪徭役的重負。

曹操征戰一生,臨到晚年,居然還得不斷面對內部的叛亂,實在是無奈。三國亂世,即使是曹操也無力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