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總是變得不可理喻,可能是因爲你對他做了這些事情……

前幾天,和一朋友聊天。

朋友的兒子今年五歲了,聊天中朋友說到自己的兒子,說前幾天他把茶杯摔壞了,朋友和她老公把孩子罵了一頓。

我說,你告訴孩子他犯了什麼錯誤嗎?

她說,說了啊,打壞家裡的東西了嘛。

我無語道,這算認識到什麼錯誤啊?你沒問孩子打破茶杯的原因嗎?是不小心還是發脾氣?還是為了好玩?

她沒說話,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然後她說,當天晚上公公婆婆來家裡做客,和公公婆婆聊起這件事,她和老公又問兒子,今天認識到你犯了什麼錯誤沒?和爺爺奶奶說一下。

結她兒子突然情緒失控,對全家人大吼大叫然後躲進自己的房間裡誰叫也不出來。

朋友很生氣也很費解,為什麼兒子反映這麼大?

你的孩子總是變得不可理喻,可能是因為你對他做了這些事情……

人呢,是有情緒的,是一種情緒動物。而且,情緒本身也會引起情緒。

孩子捱打捱罵後,必然產生恐懼和愧疚的痛苦感受,同時對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降低。

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慢慢適應下來,這也是讓孩子對錯誤行為加深認知的過程。

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可以用擁抱,告訴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感受,以及批評孩子的時候,你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誠懇,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對你產生更強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可是,很多家長不懂這一點。他們無法接受,孩子也是有情緒的,這一事實。

你的孩子總是變得不可理喻,可能是因為你對他做了這些事情……

我問朋友說,假如你在上班的時候,做錯了事情,被上司批評一次。然後動不動就拿這件事說你,你會有什麼感受?

朋友說,老妖婆這是針對我吧?我非抽她不可!

我說,你看,別人老拿一件事損你,你不開心。你老拿一件事損孩子,孩子也不開心啊。

可是我是他媽啊!朋友疑惑不解。

這就是癥結所在。在家長心裡,我是你的爸媽,我就有資格侮辱你欺凌你,你要還嘴就是不孝。

對,這很中國。

你的孩子總是變得不可理喻,可能是因為你對他做了這些事情……

這樣的結果,就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青春期叛逆少年少女。

請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不要做孩子的權威,不要把批評的事當作小辮子,一遍一遍的拿捏。

請把孩子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吧。他們只是認知能力比你差,經驗閱歷比你少。但是他們和你們一樣,被人表揚了會開心,被人關注會幸福,被人責備會羞愧,被人打罵會恐懼,被人侮辱會憤怒。

請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緒。

在你責備孩子什麼態度之前,先問一下自己,我對孩子這是什麼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