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妈妈的烦恼

唠叨妈妈的烦恼

暑假快要结束了,李女士发现儿子闻浩有点不对劲儿,“总走神儿”。上次期末考试,闻浩成绩不理想,当妈的在暑假里没事儿就“敲打”他一下,不停地唠叨他多看看书,“刚开始,他有时还不耐烦,到后来他可能也理解我的初衷,天天在家看书。”这目的不是达到了吗,怎么还发上愁了呢?原来,李女士发现,孩子后来竟然对她“熟视无睹”,甚至变得沉默寡言,不同任何人联系,天天就是客厅吃饭、卧室看书的“规律”生活。李女士主动带着闻浩去户外运动,结果孩子无声地拒绝了;她与儿子交流,就像和一个木偶说话,得不到回应….这样的“听话“也让李女士意识到,情况似乎有点不对劲儿。

曾经有一首风靡网络的《妈妈之歌》,歌词是这样的:“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关注,引起网友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个“唠叨妈”。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其实,唠叨妈都是好妈妈,她们关心孩子,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领情,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厌烦和反抗心理。

妈妈们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呢?她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妈妈们怎样做才能不唠叨又有好的教育效果呢?

唠叨妈妈的烦恼

唠叨也有因由

其实,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不自信也不相信孩子。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导孩子,不自觉地一次次重复,错误地认为,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孩子总会听进去。

其二是急于求成。总期望自己说到哪孩子就做到哪,马上见效。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别人的话要通过他的消化才起作用。再者,人的进步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父母没有给孩子时间,中间又来催促反而破坏了孩子改变的进程。

其三不懂得倾听。孩子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父母的观念和习惯与孩子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父母不懂得耐下心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味的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结果导致说了没效果、没效果更要说的恶性循环。

越唠叨,越逆反

妈妈唠叨的出发点大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不是真爱,不能光看出发点,重要的是看结果。唠叨会带来以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

同样的话一再重复,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看似在听,却根本不入心。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满不在乎造成的。做父母的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而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太唠叨了。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得越多,孩子的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里筑起“防火墙”,再好的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它而进入孩子的心里了。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会让孩子养成心理上的惰性,从而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相同的刺激再次出现时,教育效果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激化。

由此可见,唠叨的弊端多多,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唠叨的印象。

唠叨妈妈的烦恼

做不唠叨的父母

怎样才能既不唠叨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渴望成功,相信孩子有向上之心并能够自己要求和管理自己,他们本心不愿意让我们对他失望,更不愿意和我们作对。孩子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父母的责任是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而不是不明就里的一味指责和要求。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响鼓无需重锤。

其次要尊重孩子。很多父母设定的人生路线,其实并不是非如此不可。对于必须做的事情,孩子有权利决定怎么做,以及什么时候做。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随我心意,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对此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再者要就事论事。既往不咎的同时,也不要根据孩子的现状妄加揣测孩子的将来,孩子是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不一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我们就提醒他: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

还要注意抓大放小。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父母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最后要懂得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父母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父母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唠叨妈妈的烦恼

妈妈唠叨,儿子巧谏

儿子己经上二年级了,但仍然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所以,每天儿子放学回家,我都开始开始唠叨数落起他来。

一天我下班回来,看到儿子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卡通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又唠叨开了。儿子这次倒是不恼不分辩,笑眯眯地等我唠叨够了,问我:“妈妈,你喜欢听谁的歌?”我被儿子这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惹得更加不高兴了,恼怒地说:“少打岔,你总不听妈妈的教导,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怎么办?”我的严肃非但没起到威慑作用,儿子反而扑在我怀里撤起娇来:“妈妈,你说嘛,你说嘛,我想知道你到底喜欢谁的歌嘛!”我被儿子缠得不耐烦了,随口答道:“刀郎的《喀什噶尔胡杨》吧!”儿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高兴得蹦了起来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妈妈,你歇着,我给你倒杯水。“然后,他边倒水边向我汇报:今天的作业早就做完了。我被他这一连串莫名其妙的举动弄得有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过了几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已打开电脑的音响在放歌,放的正是刀郎的《喀什噶尔胡杨》。歌声驱散了我一天的疲劳。但唱罢一遍,第二遍、第三遍又起,依然还是《喀什噶尔胡杨》。我心里有些狐疑,这小家伙,难道从互联网上只下载了这一首歌?我心里忍不住唠叨起来,但想儿子小小年纪就能这么善解人意,且懂的电脑知识比我还多,也没好意思开口责备他。

此后我每天下班回家,就会听到刀郎

我用指头轻轻地戳着儿子的脑门,对他说:“再好听的歌,听得时间长了,照样会烦人,懂吗?”儿子将信将疑,拖长嗓音说出了3个字:“不一一会一一吧?…‘怎么不会,就算再喜欢的歌,老重复着听,也成了噪音啊。”我语气坚决,不容置疑。“哦,原来如此!真是难为妈妈了!”儿子不无同情地点了点头,接着话锋一转,反问道:“妈妈,既然好听的歌,听久了会叫人烦。那妈妈每天的唠叨,时间长了,听的人会感觉怎样呢?”我望着儿子,无言以对。联系前因后果,我霎 时“识破”了儿子的“诡计”。

是啊,一首好听的歌曲,听的时间长了,都会让人生厌。而儿子面对的是我喋喋不休的唠叨,怎能不厌烦?我只顾及了自己作为母亲要督促儿子认真读书的职责,却忽视了儿子和我拥有同样的感受,也想要得到平等和尊重。

唠叨妈妈的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