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10大變化,哪些是正常現象


孕期10大變化,哪些是正常現象


妊娠期母體為了適應胎兒的生長髮育和分娩,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既不是疾病,表現又明顯不同於常人,被人們稱為妊娠生理現象。

1. 子宮變化

妊娠前,子宮只有 40~50 克,大小和 1 個雞蛋差不多。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逐漸增大,到臨產時,可達到 1000 克左右,直徑 35 釐米左右。妊娠期間,子宮常會有不規則的間歇性收縮,以促進胎盤的血液循環。

妊娠末期,子宮的興奮性增加,收縮加頻,足月時變為有規律的收縮,是分娩的主要動力。

2. 陰道變化

隨著妊娠期的增加,陰道壁伸長,變得疏鬆柔軟,彈性增大;黏膜變厚,充血,呈紫藍色;陰道分泌物也會增多,呈酸性,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長;外陰部色素沉著,膨大變軟,利於胎兒娩出。

3. 乳房變化

妊娠 6~7 周時,乳腺開始發育。孕媽媽會感到乳房發脹、變大,有刺痛及觸痛感,可以看到乳頭和乳暈有色素沉著。妊娠晚期擠壓乳房時,會流出淡黃色的乳汁。

4. 皮膚變化

孕媽媽在妊娠期間會出現色斑,皮膚髮暗,腹壁、大腿外側及乳房等處的皮膚會因彈力纖維斷裂而出現妊娠紋。此外,妊娠期還會常感到皮膚瘙癢。

5. 體重變化

一般情況下,孕媽媽在妊娠期的體重可增加 8~12 千克,但各時期的增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妊娠早期,由於妊娠反應,體重變化不大。

妊娠 4 個月後,妊娠逐漸平穩、孕婦食慾增加,胎兒生長加快,體重增加得也較快。大約每週增加 0.5 千克,若體重增加過快,則應考慮是否是病理現象。

6. 心血管變化

妊娠中期,母體血容量明顯增加,血液呈稀釋狀,白細胞的數量略有上升。到了妊娠中期、晚期,心率平均每分鐘增加 10~15 次。

7. 消化變化

妊娠早期,孕媽媽會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妊娠 12 周後逐漸消失。由於腸蠕動減慢,妊娠期還易出現腸脹氣和便秘現象。

8. 膀胱變化

妊娠早期增大的子宮和妊娠晚期胎兒頭對膀胱的壓迫,常會使孕媽媽出現尿頻現象。由於妊娠期母子代謝產物的排洩量增多,腎臟血液量及腎小球濾過率也都會有所增加。至足月時,膀胱的大小會比孕前增加 30%~50%。

9. 呼吸變化

隨著妊娠週數的增加,孕媽媽的腹壓增高,橫膈膜上移,使呼吸變得短促而激烈,容易疲勞。因此,孕媽媽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10. 骨骼變化

因妊娠期骨盆關節及椎骨間關節鬆弛,孕媽媽會感到腰骶部、恥骨聯合或肢體有疼痛的感覺。孕媽媽要適當補鈣,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勢。

妊娠生理現象不同於病理現象,是可以忍受的。但若上述現象過於嚴重,則很可能是病理現象,要及時就診。

孕期10大變化,哪些是正常現象

孕期10大變化,哪些是正常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