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1

這兩天在外地,但看到滴滴順風車姦殺案,哪怕忙到熬夜也想寫一篇文章。不為別的,就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夠在哀傷和憤怒之餘,多一點認識和方法,避免再被捲入類似悲劇。

雖然很不忍心,還是先簡單回顧一下事件。8月24日,浙江樂清的趙姓女生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被姦殺。

僅僅3個多月前,21歲的李姓空姐也在用滴滴乘車時被殺害。

如果說上一回,滴滴只是平臺方,並沒有辦法為個別司機突發的行兇負責。那這一次,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趙小姐下午1點30分左右上車,當時有兩條線路可以選擇,走較快的G15高速,耗時約40分鐘。相對較遠的104國道,全程大概2小時。嫌疑人選擇了104國道,並在途中開上了山路。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因為這個選擇,趙小姐乘車期間曾給好友發微信,提到司機“開的山路,一輛車都沒有”,又給另一個好友發微信說“救命,搶救”。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趙小姐的朋友給滴滴打了電話。滴滴的回覆,是標準的客服做派:態度異常和善,訴求推三阻四。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趙小姐的朋友繼續追問,得到了回應仍然是:請耐心等待,會優先處理。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又不是隨時可以的消費投訴,這關係到一條人命啊!

你也無法苛責具體的客服人員,他們沒有權限越級彙報,天塌下來了,都只好“照章辦事”。可是“照章辦事”的滴滴,是冷血的。

之後,滴滴回電稱,已和當事司機聯繫,司機表示“該女孩沒有上車。”又是一個沒有腦子的機械回應:哪個嫌疑人會因為一通電話就認罪自首?但客服的態度卻很清楚:我跟進了,請你知曉最新進展。至於事情本身,我不捲入。

一家和成千上萬人有關的企業,一個和民眾的人身及財產安全休慼相關的行業,面對一條鮮活的生命面臨的危險,竟然可以這樣置身事外,承受再多的批評和指責,也是活該。

事實上,滴滴順風車不是第一次遭遇投訴。趙小姐的事件發生後,很多網友都講述了自己乘坐順風車遇險的經歷。其中同在樂清的林女士,甚至還坐了本次案件嫌疑人的車,並向滴滴發起過投訴。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然而,這個被投訴的司機,並未受到滴滴核實後的處罰,反而在繼續接單。

面對投訴的用戶,滴滴的反應始終很一致:耐心接待傾聽,拖到不了了之。或者,給幾張代金券,算是撫慰。

你和它說命,它和你談錢。你希望它改進,它希望你平靜。對這樣的反饋,除了呵呵,我想不出其他方式。

直到鬧出人命了,滴滴出來道歉懇求原諒,說的話仍然是:“未來平臺上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將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的補償”。3倍補償能換回一條人命嗎?請問,憑什麼原諒?

2

滴滴有苦衷嗎?當然有。

那麼多的乘客,那麼多的司機,全是信息,公開了是洩露隱私,藏深了是姑息養奸。把乘客信息給司機看,保不準就有兩次順風車案的嫌疑人這種惡人。反過來,公開司機的信息,也難保沒有乘客會起歹意。

而在這種左右為難背後,有著明確的生意邏輯。

媒體報道了一個細節:滴滴順風車在5月份空姐遇害事件風頭過去之後,重新悄悄將乘客個人信息,從默認隱藏改成了默認公開,此次命案的嫌疑人也有可能是通過重新公開的個人信息來挑選“下手對象”。

為什麼要改來改去?也不難理解。順風車司機,不是專職,也怕陌生乘客帶來的潛在風險,想看看乘客的情況再接單,無可厚非。一旦不讓看乘客信息,司機的接單量自然下降,而這是作為平臺的滴滴不願看到的。

這件事讓我想到朋友分享的一則微博。

滴滴又出姦殺案: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安全出行?

我沒法說出具體數字,顯然滴滴的生意考量是合邏輯的的。但不管怎麼說,人命面前,生意都應該果斷讓位。

相比政策嚴控門檻較高的網約車,也就是所謂專車和快車,順風車幾乎有車即可為,也不在網約車針對之列。這就意味著,平臺也好,司機也罷,都可以通過一定程度上鑽順風車的空子,實現更多的收入。而乘客搭順風車,的確也通過“拼單”而獲得了利好。

在這個圍繞利益運轉的灰色地帶,監管無法深入,安全保障缺失,應急機制遲緩,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是拿命省錢。

所以,滴滴宣佈在全國範圍下線順風車。不知道這次調整是永久性的,還是暫時為之。對於這個決定,我認為非常合理,必須如此。

除此之外,作為平臺的滴滴還需要考慮一些方向:如何建立更完備的司機審核機制,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如何配合警方建立更迅捷的報警機制,讓乘客或親友的投訴不再延誤在最基層的客服溝通上?如何在行車過程中通過一些合法的手段進行安全升級,給有行兇意圖的人以更多威懾?

3

當然,我也知道,指望平臺革新,道阻且長。而出行又是每天的必須。

因此,比起呼籲監管,更現實的或許是掌握一套在現有條件下安全乘車的方法。我儘可能想得全面一些,按點列出來:

1: 打車儘可能避免選擇冷僻時段,譬如深夜和凌晨。

2: 少去人少偏遠的地方,實在要去,請要求走人相對多照明相對好的路段。

3: 如果可以的話,選擇雙人或多人出行的方式。

4: 上車前截取車輛信息,譬如車牌號、車型、上下車地點等,以備萬一。

5: 上車後請儘量坐後排,不要坐副駕駛位。

6: 上車後用語音的方式,將行程告知親近的人,對司機造成一定程度的威懾。

7: 可能的話,可以和親近的人電話或視頻,保證有第三人“在場”。

8: 如果對路況不夠熟悉,不定時查看導航,以防司機繞路或故意開錯方向。

9: 不和陌生人拼車,不乘坐攬客的黑車。

10: 熟悉報警流程,萬一遇險,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求救和報警。

11: 儘可能和善冷靜地面對潛在的危險,不要採用過激的方式。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在今天,和你坐在同一輛車裡的陌生人,究竟是一個兢兢業業的普通百姓,還是一個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

但願類似的悲劇不要再重演,但願你我永遠不要面對這樣的危險。萬一,真的有突發狀況,但願你是那個能夠自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