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空中拖拉機』:聊聊最成功的國產運輸機運五

綽號‘空中拖拉機’:聊聊最成功的國產運輸機運五

在民航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區,停放著一架藍色塗裝的運5型飛機。它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也是生產批量最大、投產時間最長的運輸機。自1957年12月7日由陳達禮駕駛完成首飛後,在南昌飛機制造公司共生產了728架。1970年5月轉至石家莊飛機制造公司生產,1989年改型運5B飛機,並取得補充型號合格證。

運5的採用古老的雙翼設計,上下雙翼翼展不等長,骨架全金屬,蒙皮。駕駛室的舷窗兩側突出於機身,向下視界良好。帶有繫留環的貨艙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載荷。兩側裝有10個簡易座椅,貨倉壁上各有4個320毫米圓窗。機上裝有旅客登機門。貨艙內部可進行不同改裝。動力裝置是一臺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生產的活塞5發動機(活這款發動機可以使用普通汽油)和J12-G15四葉金屬螺旋槳。由於飛行高度有限,速度不快,機體不密封,更不用說什麼座艙環境舒適程度,所以又被業內人士稱作“空中拖拉機”。

綽號‘空中拖拉機’:聊聊最成功的國產運輸機運五

其實運-5飛機是一種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種用途的輕型飛機,具有經濟性好、使用維護簡單、安全可靠等特點。運-5不僅能低空飛行,用於農業的 滅蝗殺蟲、播種、施肥,森林防護滅火,地質勘察、探礦,醫療救護,民航客貨運輸,軍隊訓練傘兵和跳傘運動等等,而且加裝渦輪增壓器後,還能夠進行高空飛 行,用於探測高空大氣和航空測量。如果加裝水上飛行設備,又能作水上飛機使用。運-5的主要型別有貨運型、客運型、農業型、跳傘和空中支援型、救護型等。

運5有個“看家本領”就是擁有極強的起降能力。相傳在0*年西北某單位,一架運五飛機執行轉場任務,加油的時候油位傳感器有問題,顯示油量遠大於實際油量,飛到一半沒油了,幸好下面有條公路,車也不多,飛行員一推杆衝著公路就落下去了。一個漂亮的輕三點接地,飛機安然無恙、人員毫髮無損。更牛的是,老飛走下飛機掏出手機打電話叫來一部油車,加滿油,搖著發動機就飛走了,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這要換成噴氣機試試看?

這種飛機在我國服役的範圍非常廣:不論是航空運動學校、大的國營農嘗建設兵團、通航單位、運輸機部隊都有這種飛機,而且在早些年全國高速公路網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各個航空兵師不管是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還是強擊機都有一個運五中隊作為通訊聯絡機,用作到下面各團場站聯絡之用。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用途,就是往各場站送密碼本。總之一句話,除了高原地區,哪裡都有它的身影。基本上見過飛機的人,都見過它。

該機由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於2007年捐贈給民航博物館。

機長(m):12.68 機高(m):5.35

上翼展(m):18.18 下翼展(m):14.24

最大起飛重量(kg):5250 最大載重(kg):2950

實用升限(m):5600 最大航程(km):2500

最大平飛速度(km/h):325

動力裝置:1臺活塞-5發動機,功率735.5千瓦

綽號‘空中拖拉機’:聊聊最成功的國產運輸機運五

在文章開頭筆者所提到的民航博物館,是中國民用航空局主辦的民用航空專題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北京首都機場輔路民航200號地區,總佔地面積1896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980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5924平方米,是德國OWP公司按照飛機發動機形狀設計的外觀獨具一格的現代建築。

民航博物館館藏裡-2、BAe-146、伊爾-14、三叉戟、運7、空客A310-200等我國民航不同歷史時期使用的運輸機。同時還展示包括駝峰空運、兩航起義、八一開航、拉薩試航等專題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獻和資料。

綽號‘空中拖拉機’:聊聊最成功的國產運輸機運五

民航博物館具有陳列展示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休閒娛樂功能。博物館的多功能影院有3個影廳,包括一個IMAX巨幕影院、一個數字影廳和一個膠片影廳,科普互動區設有空客A320、西銳、夢幻三類飛行模擬器。民航博物館可為參觀者提供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等服務。

即日起,本博將推出“聊聊民航博物館那些事兒”系列科普歷史文章,將詳細介紹民航博物館裡的各種飛機、航空器具以及相關歷史資料,敬請您的關注。(來源:中國航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