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爲延續歷史

偏黑的皮膚,深邃的眉眼,初見包鴻勳,或許你會以為他是來自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外國人。這你可就錯了,眼前這位可是

根正苗紅的包達三後人——包鴻勳。

- 1 -

什麼?還不瞭解包達三?那你可能是個假的寧波人。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注:文字部分戳大圖查看

包鴻勳是包家第四代傳人,除了外表具有迷惑性,包鴻勳的普通話說來也很“迷”,讓人很難分辨出他到底來自哪兒,這與他特殊的成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因為從小生活在香港,學會了粵語。父母是在上海出生長大,在家裡的交流又讓他學會了上海話。10歲後到溫哥華留學,當地非常多的留學生是臺灣人,慢慢的,他講話又帶上了臺灣腔。所以包式國語,其實是由粵語+上海話+臺灣話組成。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圖 | 包鴻勳(左一)

大學畢業後,包鴻勳回到香港繼承家業——達三紡織,公司的業務以香港和內地為主,在上海有一家辦事處,所以包鴻勳經常要上海、香港兩頭跑。

但包鴻勳與寧波的聯繫,還要從另一個故事說起。

- 2 -

雖然有包達三先生的歷史光環,但其實家族中對先輩的提及並不多,也一直很低調,不會刻意宣揚。直到2014年,朋友的一番話改變了他們一直以來的態度。

“你是你們家族第四代的獨子,先輩的歷史如果再不延續下去,可能就要從你這裡斷掉了。”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圖 | 包鴻勳(右二)

這番話啟發了包鴻勳和父親,他們意識到將歷史延續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在那一年,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的公益組織——包達三基金會,希望在延續包達三歷史的同時,也能將其精神傳承下去。

正遇基金會成立沒多久,鳳凰衛視通過友人介紹聯繫到包鴻勳,表示想為包達三先生做期紀錄片——我的中國心,作為國慶獻禮。

說來你可能不信,在拍攝這部紀錄片之前,包鴻勳對中國近代史的瞭解,連大陸的小學生都不如,他甚至不知道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區別,不知道臺灣和大陸的歷史淵源。但是對方如此有誠意想要為包老先生拍紀錄片,作為包達三的曾孫,包鴻勳認為自己是義不容辭的,自身也開始了對中國近代史的惡補。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圖 | 包鴻勳在包達三故居考察

家中的資料不多,網上能找到的信息也有限,只能地毯式地搜索了。想起曾祖父祖籍寧波鎮海,在當地有一所故居,那麼就從曾祖父的出生地寧波開始吧!2014年,包鴻勳第一次踏上寧波的土地,開始了尋根之旅。

從寧波,到杭州,再到上海,包鴻勳沿著曾祖父走過的路再走了一遍,故居、圖書館、博物館都去了一遍,遠房親戚也都一一拜訪。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圖 | 叔公與包鴻勳(翻閱叔公珍藏的圖片資料)

“親戚間留有一些為數不多的珍貴物件,通過這次尋根之旅我才得知這些的存在,接觸到一些一手資料。此前周恩來、蔣介石的名字在家裡經常會聽到,但我只是對名字很熟悉,對故事很陌生,直到那會兒才把歷史和手中的物件一一對應起來。通過這個紀錄片的機遇,才讓我瞭解了近現代史,也讓我瞭解了寧波。”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包鴻勳笑道:“來了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從小就愛吃的紅膏熗蟹、毛蚶原來都是寧波菜,我的根,在寧波。

不經意間,我們也見證了歷史——紀錄片播出前夕,香港爆發佔中遊行。

- 3 -

生意要做,傳承也要做,思想工作也要做。發生這種事,當中肯定有誤解和不成熟的地方,我希望能從青年入手,做青年工作,儘自己的努力做一些改變。”包鴻勳說到。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從16年開始,包達三基金會面向香港大學的學生,帶領他們到寧波、杭州、上海,圍繞包達三走過的路線,開展為期十天的交流學習。(資金由基金會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提供,學生只需象徵性地支付500即可。)

這十天裡,學生們充分接觸內地生活,玩樂的同時也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就業發展,進行企業參觀和政治學習。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就2018年的行程安排來說,最初兩天在杭州,請了民建的領導講述黨史,讓學生們瞭解我們國家某一部分的政治體系;參加了甬港澳臺青年論壇,讓他們感受青年氣氛;去了上海公安分局,女孩子可以看看帥哥,男孩子可以感受公安局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大陸是個非常安全的地方。”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行程中還會安排學生們與內地家庭進行一日對接,融入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有的家庭寫字畫,有的包春捲,有的一起做一頓家常飯…

“其實有很多誤解是媒體渲染造成的,解開誤會最好的辦法還是應該親身體驗。”

短短几天的交流帶來了學生們對內地印象的巨大改觀。“以前以為內地都是蹲廁,來了之後發現家庭中也是座便器;以前以為內地人素質很低,現在發現大多數人素質還是挺好的;以前以為內地很窮,來了後才發現大街上都是豪車高樓…… ”

如今包達三基金會的交流活動已經展開到第三屆,經過親身體驗,16、17屆的香港學生中已有好幾位在畢業後選擇來內地實習、工作。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因為這件事是真的有效地幫助到別人,所以我們才願意花費這麼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我們要讓香港青年更加了解內地,瞭解祖國,增進對祖國的感情。”包鴻勳說,“這樣的活動我們基金會會一直進行下去,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

- 4 -

在商言商,歸根到底,包鴻勳還是一位商人,除了這些公益慈善的青年工作,他也在開展他的宏大商業創新計劃。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達三紡織除了保持目前自身穩定發展的同時,也在計劃新增加一個板塊,做一個跟青年有關的孵化器。“這會是服裝行業的一個基地,我們提供共享辦公室,提供資金,來扶持青年設計師,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做出來,就像是孵化器一樣,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服裝行業不會垮,還有更多可以挖掘的內容。孵化器不僅是給學生們一個機會,也是給我們企業一個機會。

包達三後人|我的根在寧波,為延續歷史

在與包鴻勳的簡短的交談中,他多次提到了“做有意義的事”這句話。08年至今,參與工作10年,他始終堅持著反哺社會,兼濟天下,傳承包達三的精神。

作一個成功的商人,更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