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碧里鄉黨委綜治副書記鄭曉孟:「拚命鄭郎」點子多 有擔當

“喂,是老林啊,謝謝你的祝福,也祝你和家人中秋快樂!你們最近在寧德的養殖做得怎麼樣?”19日,羅源縣碧裡鄉黨委綜治副書記鄭曉孟接到了梅花村養殖戶老林打來的電話。

去年7月,鄭曉孟率領羅源灣北岸退養梅花工作組,率先完成網箱和藻類退養任務,後來又承擔了牛坑村藻類退養任務並協調處理全鄉退養遺留問題處置工作,為實現羅源灣海域全面退養作出積極貢獻。

罗源碧里乡党委综治副书记郑晓孟:“拼命郑郎”点子多 有担当

鄭曉孟(中)與同事研究退養工作。

連續奮戰669天 提前完成任務

“鄭書記是出了名的拼,退養攻堅期間,他帶著我們全體工作人員放棄全部假期,連續奮戰669天。”梅花工作組組員告訴記者,每當他們在工作中受到委屈,鄭曉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擔心,兄弟們跟著我加油幹,我們在為民造福,只要做好了,村民們都會理解的”。

“‘5+2’‘白+黑’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累了,他叫我們去休息,自己卻不休息。他幾乎每天都要坐船到漁排上做養殖戶的工作。他有咽喉炎,話說多了咽喉就會痛,經常是啞著嗓子和村民交流。”鄭曉孟的同事說。

就是靠著這股拼勁,鄭曉孟帶著組員們僅用9個月就提前完成簽訂537份網箱退養協議、拆除15886.49個標準網箱的任務。

談及啃下“硬骨頭”的訣竅,鄭曉孟坦言:“就是好好研究政策,從養殖戶的角度去考慮,看怎樣做既能完成退養任務,又讓村民們接受。”據瞭解,退養項目的相關條款,鄭曉孟看了幾十遍,幾乎倒背如流。

“用情”與村幹部、村民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親人般的關係,做到和諧退養;“用勁”為養殖戶們解決實際困難,取得大家的信任,這就是鄭曉孟的訣竅。

養殖戶有需要 他隨叫隨到

羅源灣梅花及亭下海域退養工作2015年3月啟動,涉及網箱養殖和海藻養殖戶800多戶,需要清空海域面積344.66萬平方米。

養殖戶靠養殖謀生,不少人擔心退養後沒有收入來源,不願配合退養工作。然而,鄭曉孟並沒有退縮。他說,退養要先徵心,民心“暖”才能退養“順”。

“當時,我們做了很多種方案。對於願意繼續從事養殖的村民,我們幫他們聯繫到寧德公雞山、鬥帽島甚至山東等地養殖;對於不願意繼續從事養殖的村民,我們幫助他轉產轉業。”鄭曉孟告訴記者,梅花村涉及退養的養殖戶中,有三分之一在外養殖,不少養殖戶都反饋外地養殖水質較好,產量也有所提升。

“當時恰逢梅花村整體徵地搬遷,我兼任徵遷小組的組長,和村民們打交道比較多,他們有難處都會向我反映。”鄭曉孟說。

“叫他幫忙,他隨叫隨到。”“他對我們特別好。”在村民眼中,鄭曉孟有擔當、熱心腸、點子多。 2016年11月,梅花村海域退養進入攻堅階段,可不少村民養殖的鮑魚個頭還不夠大,既找不到銷路,也賣不上價錢。鄭曉孟不僅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忙找銷路,還帶收購商上漁排看貨。2017年春節前,鮑魚銷售一空,養殖戶們放心地簽下了退養協議。

“三同步”工作法 解賠償難題

羅源灣藻類養殖面積大、養殖戶多、水下藻類纏繞,區分產權很難。鄭曉孟和同事們摸索出了“三同步”工作法,核查確認,公示簽約、拆除結算同步進行,僅用5個月就完成了梅花和亭下海域458份藻類退養協議簽訂、4790.59海域畝藻類設施拆除任務,為其他工作組加速完成藻類退養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鑑。

後來,鄭曉孟又主動承擔了牛坑村藻類退養任務及全鄉退養遺留問題處置工作。他繼續發揚“拼”勁,衝鋒在前,帶領全體工作人員迅速摸清實情、入戶動員,通過抓難題一線化解、抓措施一線落實,短短三個月就實現域376戶藻類退養協議簽訂、720.72海域畝藻類設施拆除任務。

因表現突出,去年,鄭曉孟被羅源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