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縣松山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

羅源縣松山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

羅源縣松山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

智能物聯網溫室大棚內,工人正在修剪草莓枝葉。記者 任思言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劉其燚 黃益輝

12日上午,記者走進羅源縣松山鎮大獲村,在羅源縣樟巖山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智能物聯網溫室大棚內,工人們正在修剪草莓枝葉,誘人的草莓一排排整齊地種在離地1米高的立架上。

“2019年我們引進高架基質栽培模式種植草莓,不但節省土地資源,畝產量是傳統種植法的兩倍,而且種出來的草莓病蟲害少、損耗少、外觀佳、口感好,是綠色有機食品,科技含量十足。”羅源縣樟巖山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丁介紹,10畝的智能大棚由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溫度控制等系統組成,能控制溫度、遠程施肥,操作智能化。

“站著就能除草、採摘,無需彎腰勞作,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表示,傳統草莓種植一人管1畝都吃力,現在10畝只需要兩個人就能輕鬆管理。

由於品質好,採摘方便,高架草莓受到追捧。疫情趨緩後,張國丁在微信發佈採摘預約,但客人太多,還需要控制採摘人數。

“第一茬3000斤已經賣光,接下來兩個月還會產出1.5萬斤。等到夏天,我們將利用智能大棚的控溫技術,種出反季節草莓,效益更高。”張國丁說。

羅源縣樟巖山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佔地180畝,公司採用“企業+合作社”的模式,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租用土地,村民以入股和務工的形式參與。“合作社有51戶村民參與,每人每年平均可分紅7萬元,帶動8個村民就業,每人每年務工收入6萬元。”張國丁說。

張國丁的公司向高科技農業轉型,離不開羅源縣松山鎮政府的大力扶持。

“近年來,我們以科技引領、農旅融合、產業扶貧為著力點,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松山鎮鎮長申友國說,該鎮組織農業大戶赴各地考察,為企業爭取政策支持,幫助企業引進現代農業技術。

張國丁計劃投資約1.3億元,分三期打造智慧農業示範園。第一期智能物聯網草莓大棚已於2019年10月建成投產,第二期20多畝的智能物聯網葡萄大棚將在今年6月前完工,第三期光伏農業也正加快建設步伐。園區建成投產後,有望為村民和鎮裡帶來更大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