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

臣聞主將之法,務覽英雄之心。

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

漢光武,聰聽之主也,謬於龐萌;

曹孟德,知人之哲也,弊於張邈。

何則?夫物類者,世之所惑亂也。

譯文

我聽說領導將帥的原則,

就是一定要看懂手下將領的心。

然而,人不容易瞭解,瞭解人不容易。

漢光武帝劉秀算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君主了,但也被龐萌所欺騙;

曹操,是知人善用的高手,還是給張邈矇蔽了。

為什麼呢?事物的表面與實質類似,世人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

故曰:狙者類智而非智也,

愚者類君子而非君子也,

戇者類勇而非勇也。

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

幽莠之幼似禾,驪牛之黃似虎,

白骨疑象,碔砆類玉。

此皆似是而非也。

譯文

所以說,目空一切的人看似聰明其實並不聰明;

愚蠢得可愛的人看上去象君子其實不是君子;

魯莽的人好象勇敢其實不是。

亡國的君主往往看上去聰明,

亡國之臣往往好象忠心耿耿。

長在禾苗中的莠草很像禾苗,

黑牛長黃色花紋就很像老虎,

白骨疑似象牙,

色澤象玉的石頭類似玉。

這都是似是而非的情況。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人物誌》曰:

輕諾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無效,

進銳似精而去速,訶者似察而事煩,

詐施似惠而無終,面從似忠而退違。

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

譯文

《人物誌》說:

輕易許諾看似豪爽,但實為少誠信;

多輕易行事好似有能力,但實際很無用;

銳意進取看上去精誠專一,但熱情消失得也快;

細心呵護好象無微不致,實際是添麻煩;

給多樣地好處看似實惠,卻常常是有始無終;

表面服從貌似忠誠,然而多是陽奉陰違之輩。

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現象。也有似非而是的情況。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有大權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內明,

博愛似虛而實厚,正言似訐而情忠。

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實也?”

譯文

掌握大權看似奸邪,卻是成就大事業的人;

智慧很高看著像愚人,卻內心清明;

博愛的人看似虛偽,卻心地寬厚;

直言聽起好象是攻擊,卻忠心實意為你好。

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誰能分辨得清呢?”

原文之引文

孔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知於天。

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

人者厚貌深情,

故有貌願而益,

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

有堅而縵,有緩而焊。”

譯文

孔子說:“人心比山川還要險惡,知人比知天還難。

天還有春秋冬夏和早晚之分,

可人呢,外貌厚實,感情深藏。

所以,有的貌似老實謹慎,實為驕傲自滿;

有的貌似長者,其實不正派;

有的貌似謹慎地剋制急躁,其實是通達事理的表現,

有的人外表堅強,實際卻懈怠渙散,

有的表面舒緩,內心卻很強悍。”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太公曰:“士有嚴而不肖者,

有溫良而為盜者,

有外貌恭敬、中心欺慢者,

有精精而無情者,

有威威而無成者,

譯文

姜子牙說:人有的看似莊嚴,實際上不正派的人;

有的看似溫柔敦厚,卻是當強盜竊賊的人;

有的外表恭恭敬敬,心中卻在詛咒、蔑視你的人;

有的表面非常精明,卻是無情之人,

有的非常威武,實際是一事無成的人;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有如敢斷而不能斷者,

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

有倭倭迤迤而有效者,

有貌勇狠而內怯者,

有夢夢而反易人者。

譯文

有的看上去果敢明斷,實猶豫不決;

有的貌似稀里胡塗、神志不清,反倒忠誠老實;

有的看上去拖拖拉拉,但辦事卻有實效;

有的貌似狠辣,內心怯懦;

有的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別人。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無使不至,無使不遂,天下所賤,

聖人所貴,凡人莫知,

惟有大明,乃見其際。”

此士之外貌而不與中情相應者也。

譯文

有的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天下人卻看不起他,

只為聖人所敬重。一般人不能真正瞭解他,

只有非常有見識的人,才會看清其真相。”

凡此種種,都是人的外貌和內心不統一的複雜現象。

原文之引文

桓範曰:“夫賢愚之異,

使若葵之與莧,

何得不知其然?

若其莠之似禾,

類是而非是,類賢而非賢。”

譯文

桓範說:“如果賢能和愚劣的差異,

像向日葵和莧菜那樣容易區分,

那還有什麼不好辨認的呢?

可是他們如同莠草像禾苗一樣,

看上去像,實際不是,像是賢卻不是賢。”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反經》知人篇的識人術


原文之引文

揚子《法言》曰:

“或問難知曰:

‘太山之與蟻蛭,江河之與行潦,非難也。

大聖與大佞,難也!

於乎!唯能別似者,為無難矣!’”

譯文

戰國時哲學家楊朱在《法言》中說:

有人問到知人之難時說:

“泰山與螞蟻,河海與小水窪,不難分辨。

可是想區別大聖與大奸,難啊!

鳴呼,只有能辨別似是而非的現象的人,

才可以做到識人不難啊!”

名詩詞解讀2018年9月25日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