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與市委書記面對面丨鹽城:砥礪實幹錨定蘇北蘇中前列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新華日報》2018年9月25日1版截圖)

面朝大海、神奇生長,擁有582公里海岸線的鹽城,是一座自然靈動的城市;“東方溼都”、鶴舞鹿鳴,1.7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誕生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是一座生態秀美的城市;上海“飛地”、長三角Ⅱ型大城市,處於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區和“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鹽城,又是一座開放創新、活力四射的城市——去年全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三產首次超二產;今年上半年,鹽城在全國GDP50強城市排名第33位……

水綠鹽城。9月6日,在新華日報全媒體記者赴鹽城採訪期間,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前來出席2018鹽城綠色智慧能源會議,並作主旨演講。他說,中國將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力量,在政府、企業與大眾共同參與下,鹽城有望創造出中國第一個完全由清潔電力驅動的智慧城市。戴維·卡梅倫所言可期,到今年底,鹽城海上風電規模將達150萬千瓦,居全國所有城市之首。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高位發展的鹽城,需要高目標引領。2月7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鹽城調研時要求,通過搶抓機遇拓展發展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830萬鹽阜人民深受鼓舞!”9月4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接受新華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說,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系統化思維為理念,鹽城錨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兩高”目標,務實推進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三市”戰略,以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兩海兩綠”為路徑,奮勇當先,打好“三大攻堅戰”,努力實現“六個高質量”走在前列。

“知困然後能自強”。鹽城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

以奮進姿態再出發,背後寄予深深囑託

【面對面】 問:鹽城要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省委提出的這一定位要求非常高,對鹽城寄予厚望。在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婁勤儉書記對蘇北如何發揮後發優勢、創造新的發展成績提出要求。鹽城在新一輪發展中以“兩海兩綠”為路徑,在開放沿海和沿海開發中,有哪些“高質量”舉措來回應省委的殷切期待?

答:現階段,鹽城還處於工業化加速期。我們深知自己的短板,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日益顯現。今年以來,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雖有6項增幅位居全省前列、7項總量位居蘇北蘇中前列,但在全省設區市高質量發展考核18項共性指標中,鹽城僅有4項處於蘇北蘇中前三,趕超壓力大,任重道遠。發展莫畏難,接下來,既要補好“舊課”,厚實經濟家底、做大總量,更要上好“新課”,加快產業轉型、提升質量,以更高的責任自覺、更強的使命擔當加快鹽城新一輪發展。

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經濟區等一系列戰略機遇,鹽城不等不靠,奮發圖強。面向現代海洋經濟,以開放元素激活沿海動能,將“空間大”的資源稟賦變成“發展強”的現實優勢。加快中韓(鹽城)產業園建設、推進濱海新區建設,突破重大項目,同時全方位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堅決打好“開發”與“保護”兩張牌。推進綠色轉型,以存量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綠色跨越,以增量提升推動發展質量提高。“沿海崛起、綠色跨越”既是新時代鹽城破解主要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鹽城爭創優勢、走在蘇北蘇中前列的自覺體現。

【黃海聽濤】 鹽城海岸線佔全省56%,海域面積佔全省48%,沿海4個港口背後有320平方公里的鹽田。鹽城經濟重心正加速向沿海轉移,沿海6個縣份經濟總量、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穩步提升。鹽城“一港四區”建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臨時開放口岸4個,全港擁有各類生產性泊位9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1個。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0條,已延伸至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綠海擷珠】 6月12日,由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主辦的第一屆中韓產業園合作交流會在鹽城召開,全方位強化對韓合作。目前,鹽城累計批准設立韓資企業766家、總投資超過60億美元,在鹽韓企年銷售突破150億美元。

“眼界高時無物礙”。鹽城精準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經濟圈

是提升競爭優勢和城市能級的不二選擇

【面對面】問:鹽城與上海地緣相近,經濟相融,人文相親。如何利用躋身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把“接軌上海”大文章做出自身特色,徹底走出低層次承接的困局,實現更加科學精準、更高質量的接軌?

答:鹽城提出“接軌上海”已有多年。過去,更多停留在引進項目、建設產業園區等經濟層面,目標定位普遍不高,可以說功利性比較強。現在鹽城提出“接軌上海”有新的內涵、新的考量,要在學習上海、服務上海、聯通上海的過程中主動對標找差、補齊短板。要突破舊思維、提升新境界,不能僅停留在產業對接和招商引資上,要少一點短視功利,多一些長遠規劃、思想理念、體制機制上的對接融合,立足激活自身開放潛能,共贏發展。

上海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鹽城推動高質量發展不能囿於一地一域,要在思想站位上接軌上海,不斷開放胸襟、開拓國際視野,通過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當前,鹽城正致力提高接軌合作的質量和能級,重點打造“一區三基地”,即把鹽城建設成為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和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黃海聽濤】 上海首個省級合作共建園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就建在鹽城307平方公里“飛地”上,這也是上海和江蘇省級政府層面唯一合作園區。已完成一期12平方公里規劃編制,確立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和健康食品3大主導產業。去年總投資40多億元的8個重大項目已集中落地。此外,鹽城還與上海共建了16個各類園區,多層次承接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產業的轉移。

【綠海擷珠】 鹽城每年銷到上海300多億元農副產品,正在打造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鹽城爭當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已在上海設立鹽城(上海)國際科創中心,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題的“燕舞廣場”,讓“一曲歌來一片情”的旋律重飄上海灘。

“青山綠水牽情切”。對鹽城來說,抓生態環保

就是抓幹部政治定力、抓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面對面】 問:生態是鹽城發展的最大本錢。如何處理好綠色轉型與綠色跨越關係,推動鹽城經濟高質量轉型、產業高質量升級?

答:堅持“兩綠”路徑,是鹽城堅守的發展底色。綠色轉型——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不斷提升傳統產業含綠量。綠色跨越——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產業選擇、路徑抉擇的根本遵循,擺脫粗放式投入、跟隨式發展的傳統模式,努力將黃海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示範區等“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探索跨越發展的鹽城路徑。

生態既是鹽城的“金名片”,也是“瓷名片”。只有堅定生態自覺、綠色發展,才能把生態資源變成生態資產,產生生態效益。鹽城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嚴把綠色關口,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主攻並突破新能源、節能環保、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全市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作為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鹽城新能源裝機總量、發電量均居全省第一。鹽城有10個海上風電項目入選《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總規模達201.25萬千瓦,佔全省建設規模總量57.67%,項目數與規模總量在全國設區市中獨佔鰲頭。目前已建成陸上風電場36個,正在積極推進8個海上風電場建設。

【黃海聽濤】 鹽城劃定7大類49個生態紅線區域,佔全市國土面積23.5%;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4.9%,紅線保護範圍面積全省最大。全市290家化工企業進園區率達85%,比例全省最高。今年,按最嚴格標準關停化工企業22家。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綠海擷珠】 全省至今沒有一處自然遺產,全國至今沒有一處溼地遺產,鹽城積極推進黃海溼地申遺。今年4月,國務院同意鹽城黃海溼地作為2019年國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年內,將迎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專家的正式評估。

“但願蒼生俱飽暖”。鹽城走在前列

首要是民生髮展走在前列,脫貧攻堅“啃硬骨頭”走在前列

【面對面】 問:增加群眾獲得感、增強民生福祉是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的題中應有之義。鹽城在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進程中,如何提升人民生活高質量?

答:一個地區的發展、一座城市的建設,必須牢固樹立、時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把人民的訴求落到實際工作中,不斷供給高質量民生產品,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

今年,市委、市政府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總投資160多億元,實施20件民生實事項目,系統推進“10沒有”“20有”基本民生工程。新開工棚改安置住房3500套,完成“三治三化”棚戶區改造1.68萬套(戶)和7個老舊小區整治。“一河一策”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3年內實現生活汙水應收盡收。新增城鎮就業9萬人,服務企業用工2萬人,幫助4000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為3.2萬名城鄉勞動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為8000名7類特殊困難群體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鑑定。

【黃海聽濤】 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市10.82萬名黨員幹部與低收入農戶結對全覆蓋。今年已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22萬個,安排扶貧就業崗位9734個,為貧困戶免費栽植經濟林果221.5萬株;對無勞動能力和喪失勞動能力戶,實行政策保障全兜底。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確保從學前到大學教育全部免除家庭負擔。建立特別重大疾病專項保險制度,確保貧困戶大病治療個人實付部分在10%以內。今明兩年,完成6萬低收入農戶的房屋改造。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綠海擷珠】 6月30日,從83公里外的揚州市寶應縣引來的長江水,沿著兩根直徑2.4米鋼質主管道,流進鹽城市區,新水源地及跨區域引水主線工程實現通水。這項總投資62.03億元、鹽城迄今最大的民生工程,供水受益面積8936平方公里,總受益人口近500萬人;其中,8月底建湖支線通水,9月底大豐支線通水,10月底射陽支線通水,從而結束鹽城人喝苦鹹水的歷史。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鹽城,凝心聚力向前行。

撰稿:新華日報記者 雙傳學 林培 卞小燕

圖片來源 :視覺江蘇網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盐城:砥砺实干锚定苏北苏中前列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