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淹的關西機場,透視日本的生存環境

關西機場,曾經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機場之一,建在海上的人工島上,24小時運營,是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

颱風的來臨,讓海水倒灌,連同陸地的路橋被郵輪撞斷,導致陸路交通的堵塞,目前只能通過船隻來轉運滯留人員至室內。據報道,有大約3000名遊客及2000名工作人員滯留機場,等待輸送,一艘船隻每次只能運送110個人,已經有20多輛抵達準備運送。

從被淹的關西機場,透視日本的生存環境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感嘆大自然的可怕力量之外,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事件,來透視日本的生存環境。

關西機場為什麼要建在人工島上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少。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土地資源其實是非常稀缺的。雖然關西機場非常的具有科技感和設計感,考慮了很多因素,但是面對氣候變化和上升的海平面,關西機場的沉沒並不是天方夜譚,尤其是氣候變暖的環境下,未來50年,關西機場還能不能存在,是一個問題。

從被淹的關西機場,透視日本的生存環境

自然災害也是頻繁,由於是島國,日本的颱風、地震已經不是偶然事件。在日本,地震已經猶如家常便飯一般,小震不斷,很多日本人已經習以為常,如果不是大的地震災害,很多日本人已經習以為常,該幹嘛幹嘛,在搖晃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當然,他們的防震設施和安全教育也是非常厲害的。面對自然災害,日本人貌似都能表現的比較淡定。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的上升,日本島的未來也是不容樂觀,颱風、地震、氣候異常,如果這樣的事情日益加劇,日本社會將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島國新文化,日本政府將會有什麼樣的舉措?也許是我們該關注的。

從被淹的關西機場,透視日本的生存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