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内盘外拓”开辟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临沭县“内盘外拓”开辟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今年以来,临沭县以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行动”为契机,对内盘活“三资”,深度挖掘村集体增收内动力,强化“造血”功能,对外巧借强社、强企等外力,激活发展引擎,全面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托清集体家底,在“挖内潜”上下功夫。一是清资金。对白条、账外账以及未交接账目进行清查,对主动上缴的予以从轻或免于处罚;经查实拒不上缴的,结合扫黑除恶、“老赖”治理行动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并坚持标本兼治、追根溯源,查清账实不符原因,堵塞漏洞,严防问题二次发生。目前,累计“捡回”集体账务资金1400余万元,清收承包户欠款650万元。二是清资产。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审计、农业等14个县直单位,对2010年以来投入村级的帮扶资产进行全面摸底,确保应管尽管、应登尽登,唤醒沉睡资源,回笼集体资产,为下步集体资产的高效创收打下基础。目前,全县共清查登记帮扶资产1.85亿元。三是清土地。采取“剔、量、查”的方法进行。“剔”,将农户家庭承包地、宅基地剔出来,厘清集体土地。“量”,聘请第三方通过GPS定位测量,形成地籍图。“查”,查承包合同、缴款账目,核查土地承包信息。现已清查集体土地1.8万亩,回收拖欠承包费360万元,收回被侵占土地3500亩,补签土地承包合同1100份。

巧借增收外力,在“拓外源”上做文章。一是推行强社代管服务。依托由金正大公司成立的金丰公社,探索出“政府引导、集体组织、公社实施”合作模式,由村集体负责动员群众将土地交由公社管理,公社分别与村委、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按亩数向农户分配粮食或以保护价收购,村集体从土地托管服务费中抽取一定比例提成。目前,全县已有90余个村与金丰公社合作,村集体实现增收340万元,村均增收3.8万元。二是强企弱村结对共建。全面启动“强企+弱村”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金正大、史丹利、金正阳等35家企业与77个村结成共建对子,新上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等增收项目120余个,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以集体土地入股、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村均增收近5万元。三是招商引资开辟新路。引进上海强泉公司等外地企业68家,发展休闲度假、果品采摘、手工业等项目,村集体通过获得土地流转费、劳务中介费、税收返还和收取租金等方式,实现增收500余万元。

强化政策保障,在“建机制”上出实招。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在上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1500万元的基层组织专项资金,保障村均组织经费不低于12万元。持续深化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村支部书记基本报酬平均每月由过去700元上升到1200元,绩效补贴每年1-5万元不等。加强基层配套组织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各村居农村会计和网格警务员的工资发放工作。二是建立村务规范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职责分工》等文件,列出重大事项9类、一般事项10类、小微事项15类议事清单。在坚持重大事项由村“两委”联席会商议、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联合决议的同时,创新实行一般事项由村“两委”扩大会民主决策制度,将村“两委”成员、会计、下属委员会成员和党员村民代表吸纳进来,实现村级事务议事规范率达90%以上。三是建立增收帮扶机制。实施经济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行动,对首批41个经济薄弱村选派84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确保年内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深入挖掘各村在外人才资源,引导在外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回村任职或担任“发展顾问”,为本村提供各类发展信息、引进增收项目。

(临沭县委组织部 姚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