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

日前出台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免费师范生改“公费”,履约期10年改为6年,引起人们对于师范生的关注和讨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0%的受访者关注公费师范生政策,75.4%的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自己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57.2%的受访者认为出现公费师范生违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做老师。公费师范生政策改革,66.2%的受访者认为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助于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水平,55.1%的受访者认为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

75.4%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

75.4%受访者愿意自己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

临沂大学音乐学专业大一新生魏魏想要在毕业后当老师,他所在学校的音乐学专业今年第一年招收公费师范生。魏魏告诉记者,公费师范生上学期间和其他同学学习的内容都一样,只是毕业后发展相比同专业同学限制稍微多一些。

陕西师范大学第一届公费师范生张佳(化名)已经工作7年,现在是一名高中老师。“我之前所在的学院有两个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都是公费师范生。我报考时不知道有公费师范生,在网上查到录取消息后,打电话向学校咨询才知道”。

调查显示,70.0%的受访者关注公费师范生政策。53.7%的受访者认为选择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学生是由于想进入比较好的师范类大学,52.3%的受访者认为是想为父母减轻负担,47.2%的受访者认为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兴趣与热爱,43.7%的受访者认为师范生就业更有保障,22.0%的受访者发现有的考生报考公费师范生是遵从他人的劝导(父母、长辈等),8.8%的受访者指出一些考生对公费师范生了解不多,糊里糊涂就报考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告诉记者,公费师范生项目首先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行的,后来地方师范大学也开始推行。10多年来,该政策为各个地方,尤其是农村培养了很多高素质的教师。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16.4%的受访者不愿意,8.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66.2%受访者认为公费师范生政策改革有助于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水平

当下,公费师范生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调查中,57.2%的受访者认为公费师范生违约的原因是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做老师,52.6%的受访者认为是履约年限太长,一些公费师范生不想把刚毕业、最适合奋斗的时光用来当老师,51.5%的受访者认为是报考的时候对政策了解不足,41.6%的受访者认为是分配的学校待遇太差,23.8%的受访者认为是发展前途受限,不能实现自己专业价值。

75.4%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政策改革,66.2%的受访者认为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助于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水平,55.1%的受访者认为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51.7%的受访者认为解除了公费师范生的后顾之忧,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33.3%的受访者认为增强了师范生就读师范、毕业后当教师的自豪感,19.2%的受访者认为缩短了服务年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立国说,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一是强调政府负担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所有费用,二是政府负责安排教师工作,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了。

“如果有些人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但要等10年才能转行,对师范生本人、对基础教育的周期来说,时间都长了一点。新政策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教师队伍会一直有新鲜血液。”刘群说。

“公费师范生的就业更有保障了,国家保证他们到教育系统去做老师,是一个内推、包分配的方式。这样国家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师资需求合理配置毕业生的资源,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李立国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保证公费师范生以后的选择性,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来报考公费师范生。政策调整更人性化,更符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选择需求。

受访者中,77.7%是学生家长。00后占0.9%,90后占24.9%,80后占54.0%,70后占16.7%。

75.4%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

《21世纪英语教育》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