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東至縣,1959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得名,省文明城市

安徽省東至縣,1959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得名,省文明城市

東至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總面積3261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先後獲得中國金融生態縣、中國科學技術先進縣、安徽省文明城市等榮譽。

一、歷史沿革

1、西漢分屬彭澤、鄱陽、石城縣地。東漢、晉不變。

2、隋平陳後,分屬龍城縣、彭澤縣、秋浦縣、鄱陽縣;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陽兩縣地在梅城置至德縣。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

3、兩宋時東流、建德兩縣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元初屬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屬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屬池州府。清順治後先後屬江南省、安徽省、兩江總督、安徽省寧池太道。

4、民國時,東流、建德兩縣直屬安徽省。1914年元月,建德縣因與浙江省建德縣重名改為秋浦縣,1932年10月秋浦縣複名至德縣。

5、1949年,兩縣同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3年改屬安慶專區,1959年,兩縣合併為東至縣,1965年屬池州專區(1971年改地區),1980年屬安慶地區,1988年復屬池州地區。2000年屬池州市。

二、地名來歷

至德:始建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太平寰宇記》雲:“以年號為名”。

建德:《方輿紀要》: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其含義,據《建德縣誌》載:“益其地勢物象與浙東相類也”(即同浙江省建德縣山水面貌相似),故名。

秋浦:民國3年(1914)因建德與浙江省建德縣同名,隨以境內秋浦河定名,改建德縣為秋浦縣。

東流: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取大江東流之意。《明一統治》:東流縣,以大江自湓城而下,透迤東注,故名”。

東至:建於1959年,縣名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各取首字合成。

三、風景名勝

安徽省東至縣,1959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得名,省文明城市

1、九天仙寓風景名勝區(原名仙寓山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而得名。位於安徽省東至縣東部葛公鎮境內,為黃湓河、秋浦河、堯渡河發源地。景區有數個相迭的多迭瀑布,有高達百米單迭瀑布,水流四季不斷。

安徽省東至縣,1959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得名,省文明城市

2、升金湖。中國鶴湖,位於安徽東至境內,因湖中日產魚貨價值“升金”而得名。198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水禽自然保護區,1988年被編入《亞洲重要溼地名錄》。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安徽省東至縣,1959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得名,省文明城市

3、大曆山。位於東至縣堯渡鎮,相傳此山為舜帝耕作之地,與堯帝乘船順水至大曆山訪舜而得名的堯渡河合稱“堯舜文化景區”。集“堯舜遺蹟、佛教文化、岩溶景觀”於一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