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歲月里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前一陣子,高溫天氣時間長,還不多見那煩人又擾人的蚊子。現在不行了,剛到鄉下就聽到蚊子嗡嗡吵個不停,冷不定錐你一口,既疼又紅立馬還起個苞。現在啊還好,十八般武器是蚊子的剋星,什麼花露水、驅蚊藥、電滅蚊器、各種特製蚊香等等,驅蚊滅蚊效果好,自然覺也睡得安穩。可是,曾經的歲月,夏天難熬啊,人們是怎樣驅蚊的呢?那時候的驅蚊神器又是什麼呢?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那個年代的驅蚊神器叫作蒲草,它的花棒是一種穗狀物質,俗稱“蒲棒”,遠看很像一支支褐色的蠟燭,也像現在的烤腸。一到夏天,許多人家開始採摘蒲棒,曬乾之後當作天然“蚊香”用,但不曬乾直接點是點不著的。那時,雖然生活清貧,但孩子們依然天真爛漫,總是享受著自己的幸福,在一起比賽,看誰摘的蒲棒多就會得到誇獎,原本又累又曬的活兒也增添了不少樂趣。晚上一燻,蚊子就飛走了,由於燻蚊子之後會有一種刺鼻氣味,燒蒲驅蚊之後,屋裡暫時不能再待人。那大人小孩怎麼辦呢?就老的老小的小在樹底下坐著聊天,也有的到橋上去涼快涼快,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無所不談,等張家長李家短嘮完了,等煙燻完了,蚊子也趕走了,然後全家進屋睡覺。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蒲是什麼?

蒲指香蒲,是生長於池、沼、淺水河邊的一種植物,有的文人稱之為“水燭”。又因其顏色呈黃褐色,有些地方也稱之為蒲黃。菖蒲的花,我們叫蒲棒,其蒲棒是香蒲的花穗,因形似棒子而得名。夏天,一支一支從葉叢中竄出來,果實上沾滿淡黃色的小花,真像棒子。蒲棒可以吃。餓的時候,折幾個,翻來覆去,細細的啃。如今,我已經忘記蒲棒的具體味道了,但拿起筆來寫,又像嗅到了那種草本植物特有的清香。蒲草,是香蒲的莖葉,把蒲葉做成扇子,叫蒲扇;做成席,叫蒲席;做成坐墊,叫蒲團。我曾似神仙般搖過蒲扇,也睡過蒲席,但沒坐過蒲團。聽說舊時還用蒲葉編織成小蒲包兒,裡面很有範兒,裝上水果或是點心依然成了一個精緻的禮品盒。當然它也有大用處,我小時候就見過用蒲草編織成的大蒲包,大蒲包袋作用可大了,什麼都可以打包,確確實實是為當時的運輸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蒲的分佈幾乎遍及全國各地。記得過去,每年好像國家還有專門的單位集中收購,可見其經濟價值非同一般。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因其林立於水面之上,文人們戲稱為“水燭”。現在她雖然沒有了原有的經濟價值,但是溼地保護,原生態不可或缺啊!她在蒼白的時空裡仍然充溢著生命的湧動。從無言的水面上,從碧綠的內部,依然倔強地生長著,不斷孕育,開花,到了秋天,莖幹上端就會生出豔麗的蒲棒來。水燭搖曳在水波之上,拓展著生命的足跡,讓我們看到了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麼充滿靈氣,難怪孩子們那麼喜歡,爭相追逐更增添了另一番樂趣。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水燭看上去是纖弱的,卻蘊含著無限的堅韌之勁,在蒼茫冷落的水面溝澗,大自然中,一叢叢水燭隨風搖曳。水是為水燭而生,水燭是點亮水的眼睛。高飛的鳥群,偶然會把這片清涼的綠地當做停息的月臺。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每一根蒲棒,都是一盞燈。西風下,原本傲然的她,便幻化成了絲縷,一綹綹帶著細小的種子飄散四方。她不光去播撒新的生命,開始新的跋涉,真的不能忘卻,她曾經點燃起了那一代人兒時嚮往幸福的希望。

艱苦歲月裡的驅蚊神器——水燭,你認識嗎?

回想那艱苦的生活,有的人家連蚊帳也買不起,更談不上什麼驅蚊工具,常常被咬的渾身都是疙瘩。但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勞動人民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想出了燒蒲驅蚊的方法,並且樂在其中。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驅蚊方法變多了,蚊子變少了,但是我們仍會深藏著那份燒蒲驅蚊的珍貴記憶。歲月更迭,枯榮輪迴,但根在,水燭就不會消失,那光芒也不會熄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