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有多少人还记得焦屑?记忆里的妈妈味

“卖焦屑,10块钱一袋”。楼下传来很大的吆喝声,我好像一下子就闻到了焦屑香。

泰兴有多少人还记得焦屑?记忆里的妈妈味

焦屑,是过去人们麦收后的常食之物。庄户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却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焦屑,用开水冲了就吃,焦屑很“见泡”,几调羹就能冲一碗,调匀呈糊状才有味道,调稀了像芝麻糊,调厚一点更有劲道。困难时期的人,调焦屑的碗壁会残留焦屑的痕迹,不肯废掉就用舌舔,用手指刮,碗常被舔刮得光亮,几乎不用再洗涤。

泰兴有多少人还记得焦屑?记忆里的妈妈味

磨焦屑首先要精选小麦,仔细挑去麦子中的小泥屑,然后放入大箩筐抬到到河边码头上淘洗干净,放到太阳下晒干,第二天就可以放到铁锅里去焙炒了。炒麦子是一门技术活,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火不能太旺,太旺炒出的小麦外面焦了,但里面还没有熟。手要勤,眼要快,鼻要尖,炒的既不能“生”,生了磨好后的焦屑缺少焦香味,炒“过”了又会有一股苦焦味。一般来说,当听到锅里的麦子发出阵阵“噼啪”响声时,正恰到好处,必须立即出锅,并及时放在竹筐里铺散开,以防捂焦。

泰兴有多少人还记得焦屑?记忆里的妈妈味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磨焦屑。凉透了的小麦送到加工厂碾碎、碾细就成了焦屑。焦屑是在粯子机里加工而成的。回到家,要把焦屑倒在竹匾里晾凉,凉透了用大口瓶装好盖紧,以防受潮,随吃随调。

泰兴有多少人还记得焦屑?记忆里的妈妈味

在那青黄不接的年代,“焦屑”曾经是妈妈用来哄全家人度命的“救急粮”。多少年过去了,听到吆喝声就又勾起了抹不去的回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又兴起了以吃粗粮为时尚。“焦屑”等杂粮再次悄悄走上餐桌。

载着母爱的这份味道岂能轻易忘记?杂粮是个宝,健康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