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爲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譚鑫培照片

譚鑫培,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專攻老生行當,也是譚派鬚生的創始人。梁任公啟超先生對他有過高度評價,稱之為"四海一人譚鑫培,廿世紀轟如雷。"

紫禁城裡,慈禧老佛爺自己也是個京劇行家,現在的說法叫票友,她是譚大師的忠實擁躉,特別喜歡看譚派的京戲,經常找他到宮裡演出。據說,有一次為了招待外國使節,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大排宴席,席間請來了譚鑫培助興,譚鑫培唱了一出烏盆記。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烏盆記

烏盆記,本是一出公案戲,出自《三俠五義》,說的是蘇州人劉世昌返鄉,途中為趙大謀財害命,把劉氏的屍體做成黑泥盆,劉世昌冤魂不散,四處顯靈喊冤,遇到了到定遠縣赴任的包公,為他申冤報仇的故事。

如果全本唱完,估計黃花菜都涼了。當時應該是演出了其中一段摺子戲,唱完之後,慈禧太后意猶未盡,回身就詢問各國使臣,看看這些"洋鬼子"有沒有藝術細胞,大師的演唱能否聽得懂,誰知使臣回答說,雖然沒有聽懂,但聽得出是冤魂哭訴的故事。慈禧太后非常高興,譚鑫培的藝術感染力可見一斑。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慈禧太后和她的依仗

慈禧太后高興之餘,就賞賜譚大師不少寶貝,並且問譚鑫培,為什麼名字裡用了"鑫"這個字呢?譚鑫培回答說,因為八字裡命裡五行缺金。慈禧太后就說,何必要三塊金子那麼多,我賞你一塊金就夠了。從此以後,譚鑫培的名字就奉旨改稱了"譚金培",專在進宮唱戲使用,戲園子裡還是用譚鑫培的名字。據說,譚鑫培的唱功深厚,唱法獨特,深得太后喜愛,譚鑫培的女兒出嫁時候,慈禧太后還專門派人賞賜了嫁妝——洗臉用的大銅盆。

俗話說,上行下效。譚鑫培也是達官顯貴們追捧的對象。京城裡的王爺大臣們,瞅著譚大師有空的時候,也都會請他過府唱戲,譚鑫培卻不怎麼瞧得上這些專門吸食民脂民膏的"仕蠹",但是又不得不去,於是就找點由頭,難為一下他們,仗著慈禧的盛寵,誰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有一次,在慶親王府中,有大臣居然當場下了跪,請譚老闆"賞戲",也算是一段"梨園佳話"。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清宮大戲樓

據說,當時是慶親王奕劻的福晉(就是老婆)過生日,盛情邀請譚鑫培過府出席,並親自到門口迎接。席間,慶親王婉轉的提出請求,想讓譚鑫培給他唱個"雙出"助興,"雙出"就是一人分飾兩個角色,演出兩段。譚鑫培心中不悅,自己是來赴宴的,卻變成了獻唱。

於是就說,可以是可以,但是不能白唱,得在場哪位大臣給我行個大禮。給王爺的老婆祝壽,當時在場的都是"省部級"以上的高管,甚至是中樞大員,誰能放下身段,給一個戲子作揖下跪?慶親王一臉尷尬,剛想作罷,未曾想那邊突然"咕咚"一聲,有個人就跪了下去,嘴裡還"恭恭敬敬"的說,請譚老闆賞臉。譚老闆一愣,仔細看去,竟是軍機大臣那桐。一言既出,不能再推諉,"雙出"自然是免不了的。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那桐

這位下跪的那桐,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清華大學的門額"清華園"就出自他之手。他有多大的官呢?在光緒、宣統兩朝,他先後做過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還兼任過京師步軍統領和管理工巡局事務。

就是這樣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崇拜譚老闆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譚鑫培在臺上表演的時候,他覺得叫好都不過癮,居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在臺下衝著上面打躬作揖,以示仰慕之情。從此以後,這位那桐大臣,每次請譚鑫培到家演戲,都要先去請安,譚老闆才會赴場。由於清朝規制,只有貝勒、郡王、親王一級,才能接受大臣的行禮,因此民間都稱呼譚老闆為"譚貝勒"。那桐也算是戲痴了。

鉤沉:最早來青的遺老,身為軍機中樞,曾給譚鑫培下跪求“賞戲”

清華園

就是這位那桐大爺,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的1911年12月10日,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存進了青島德華銀行,並攜帶家眷跑來青島避難。當時上海《申報》曾報道,"那桐以數百萬贓銀存青島外國銀行,那桐與其妻則於初九日上午乘車出北京,赴青島潛藏。"

為什麼會選擇青島,而不是天津或上海呢?這可能與他的工作經歷有關,他主管外交事務,與德國人關係密切,當時青島是德國的租借地,在此躲避相對安全些。

從這位那大爺之後,遜帝遺老們陸陸續續都跑到青島來躲避,最後竟有一百二十多位,包括徐世昌在內,可以說當時的青島,容納了遜清的"半個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