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的西北角,是我国西南部最大的高山草场,拥有“全球最大的云中花海”“南方最大的观雪胜地”等美誉,被称为“南国第一雪原”,是长江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号称“中国地理国心”。因为这些响当当的头衔,吸引了很多的游客。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本次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时,心中立刻想到了一首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唯美的景色就在眼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那种亲身经历的感受让人忍不住赞叹,这儿的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众多的马儿,吃草的牛羊。这些本该在大草原才能看到的景观,在这儿都能看到,十分壮阔。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红池坝风景区在地貌分类上属于典型的高山草甸景观,那么什么叫高山草甸呢?

高山草甸又称高寒草甸,是一种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草地类型。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特点: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草类如蒿草、羊茅、发草、剪股颖、珠芽蓼、马先蒿、堇菜、毛茛属、黄芪属、问荆等,小灌木如柳丛、仙女木、乌饭树等,下层常有密实的藓类,形成植被的茎层。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红池坝风景区海拔1600米—2630米,年均气温7.1℃,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25.8℃,是一个避暑纳凉的胜地。这里既有高山草原的辽阔,又是革命遗址、名人故乡。

拥有许多著名的景区,如武功山;第一旗山;兔耳岭风景;孟获城,西南地区的高山生态草甸,而至今未解之谜的中国十大奇洞之一“夏冰洞”——红池坝夏冰洞,西流溪夏冰洞更是吸引全国各地的研究者、慕名者纷纷前来,无疑是云中花海,锦绣草原,神奇古地。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我们来到红池坝风景区,首先就去了夏冰洞,据资料显示,夏冰洞洞口朝东,呈角形,高5米,底宽10米;洞身长40米,高20米左右,底宽50米。每当盛夏时节,洞外夏日高照,洞内却是冰柱林立、寒气逼人。

冰柱、冰瀑或紧贴洞壁。岩顶滴水不断,水珠顺冰柱下滑,层层凝结,在冰柱上塑造出盘龙绕柱、灵凤飞舞等图案;岩泉之水从冰柱尖端滴到地上,又凝成“冰乳石”。一般到每年的9至10月底,夏冰洞内的冰才化完。隆冬时节里,洞外天寒地冻,洞内却是冰乳潜形、温暖如眷。夏冰洞“秋冬冰融,盛夏结冰”的特点属国内首次发现。形成这一景观的原因,至今尚不明了。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夏冰洞位于红池坝草原南部冷风槽第三道垭口山坡下。我们在当地找了一个向导,当地人推荐了一位74岁的老奶奶,奶奶身体很硬朗,拿了一把镰刀就带领我们上山,一路披荆斩棘,动作十分利索,身轻如燕,体力很好,完全不像一个74岁高龄的老人,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上山的路上,植被很丰富,奶奶为介绍了很多药材植物,还有一些野生水果植物,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来到了红池坝夏冰洞,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冰天雪地的奇艺景观,大家都有些失望,奶奶说我们来晚了,冰雪已经化了,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洞口不大,洞也不深,虽然冰雪已经化了,靠近仍有凉凉寒意。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从夏冰洞回来,我们就在景区逛了逛,红池坝景区高山草甸地貌分布广泛,植被很丰富,有许多的马群,吃草的牛羊,还有许多人工养殖的蜜蜂,乘着凉凉微风,我们慢慢闲逛着,心情十分惬意。

重庆研学旅行探秘行14:魅力红池坝,奇妙夏冰洞

红池坝风景区声名远扬,美景众多,除了夏冰洞,还有云中花海、天子城草原、西流溪、团城、扎鹿盘、三色池、红池云雾等近50个风光景点,类型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