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國內首次進口LNG窗口期產品交易成交1億立方米

20日上午,我國首個對外公開提供的進口LNG窗口期產品,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平臺成交,成交量為一船液化天然氣(LNG)(約1億立方米)。

此次窗口期產品提供方為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產品成交方為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與龍口勝通能源有限公司的聯合體。本期船貨將於10月下旬到港中海油粵東LNG接收站,提貨時間窗口總計45天,提貨地點覆蓋中海油粵東、福建、深圳、珠海、浙江、天津等LNG接收站。

正值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節點,該試點交易作為LNG接收站逐步向第三方開放進程中的一大突破,將有利於我國油氣改革政策措施落地,助力我國構建完善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

交易中心副總經理付少華表示,本次推出的窗口期是對應船貨銷售的服務類產品,提供進口LNG的流程管理和貿易的一整套標準化服務。同時,基於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的全盤運作模式和運營團隊的相關操作經驗,可以為客戶提供多點下氣的便利性安排,有利於降低LNG接收站的使用門檻,便於提高LNG接收站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為增加天然氣供應和LNG接收站逐步開放創造條件。

付少華表示,這些交易設計對國內用戶很有吸引力,首期試點的公告發出後,下游用戶反應積極,有近30家企業對進口LNG窗口期產品表示感興趣,對交易細節進行了詳細諮詢並積極參與,最終由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與龍口勝通能源有限公司的聯合體成交。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本次試點交易是中海油落實國家LNG接收站對第三方公平開放要求及中海油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步。該產品以“共享模式/平臺模式”吸引廣大用戶按照企業發展訴求參與到LNG貿易鏈的關鍵環節。

據該負責人介紹,本次進口LNG窗口期產品的服務內容涉及進口LNG全流程,在很多方面是首次對外提供。服務內容包括進口LNG資源代採、報關、報檢、港口港雜費、計劃管理、多點資源調配、接收站及配套基礎設施協調、資金使用等一系列業務和服務。旨在通過一系列服務,協助下游用戶掌握進口LNG商務程序、參與國際貿易、熟悉LNG接收站使用相關流程,為今後LNG窗口期開放後下遊用戶獨立完成整個操作打下基礎。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告訴記者,今年國內整體天然氣供應仍然偏緊,雖然國內供應企業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可能仍難以完全滿足快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此次進口LNG窗口期產品交易加快了國內天然氣市場化的進程,落實了基礎設施向第三方開放的政策,使更多企業能夠參與到上游天然氣供應環節。

付少華向記者透露,交易中心和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已準備了一套涉及相關接收站的短、中、長期逐步開放計劃,一旦內外部條件成熟,將逐步推動LNG接收站通過交易中心向第三方公平公開開放。

據悉,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已經在接收站公平開放、窗口期產品提供等方面作了詳細規劃,將根據國內外市場條件和改革進程,與交易中心一道,適時推出相關產品和服務。預計將很快推出第二場相關交易。

“可以預見,隨著未來窗口期產品交易的日益活躍,我國天然氣供應將獲得更大的保障,天然氣進出口貿易活動將越發活躍,有利於形成國內自主的天然氣價格。” 劉廣彬說。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中國能源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月報、年報)、《中國能源互聯網報告》、《能源研究》(月刊)、《能源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月報》等刊物徵訂通道皆已經開啟,訂閱請關注中能智庫並回復“訂閱”,或電話010-88825998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申請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