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自沉的说法根本找不到痕迹,这些受损细节已足够致命

前面介绍过俾斯麦号主防御区的中弹受损情况,确认通过侧面穿入主防御区的炮弹至少有6发。

现在,再来介绍一下俾斯麦号非主防御区的中弹情况。这里主要依据的是英国人拍摄的水下影像和照片。首先是150毫米副炮。俾斯麦号的副炮正面装甲有100毫米厚度,侧面有40-80毫米厚度。与沉入海泥难以看到全貌的四座主炮塔不同,有很多副炮还暴露在外,可以看到一些受损情况。

俾斯麦号自沉的说法根本找不到痕迹,这些受损细节已足够致命

第18号副炮塔,右侧被贯穿,后部炮室钢板被炸飞,显然发生了内部爆炸;第19号副炮塔,顶部被击穿;第20号副炮塔、左侧上端被击穿;其他一些副炮和高射炮也有不同程度损害。有一座高射炮被整体炸飞。

俾斯麦号的侧面副装甲带(145毫米厚度),据卡梅隆调查有两处贯穿。无防护的舰首侧面,威尔士亲王另外留下两处贯穿弹孔。舰首水平甲板处,还有两处撕裂状贯穿弹孔。除了司令塔以外,舰桥和上层建筑上至少有7处弹孔。

值得注意的是,俾斯麦号的侧面主副装甲带,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开裂、变形和松脱。这一般被认为是船体沉没时撞击海底所致,与海战没多大关系。

俾斯麦号自沉的说法根本找不到痕迹,这些受损细节已足够致命

鱼雷造成的损害很难判断。因为俾斯麦号有超过40%的水下船壳从船体崩脱。海战中,关于俾斯麦号被鱼雷命中的或真或假的记录有很多。一般认为比较靠谱的有四次:一次是剑鱼鱼雷机打中俾斯麦号尾部的一条鱼雷(装药176公斤TNT);另外三条是英国巡洋舰最后结果俾斯麦而发射(每条装药336公斤TNT)。卡梅隆的水下调查只确认了两条的位置:一条就是打在尾部的航空鱼雷,这条鱼雷不仅使俾斯麦号舵机失灵受损,还炸出了一个大洞。俾斯麦号沉没中舰尾脱离了主舰体,可能也是这条鱼雷造成的创伤所致。另一条鱼雷据卡梅隆的说法虽然炸穿了船壳,但对内侧防雷壁没有造成明显损害。至于其他几条鱼雷的命中位置,似乎没有很明确的说法。

俾斯麦号自沉的说法根本找不到痕迹,这些受损细节已足够致命

综合来说,俾斯麦号的沉没状态,经过水下探视可确认概况如下:船尾、四座主炮塔和部分舰桥结构与主船体脱离;水线下约40%的船壳与船体脱离;可确认穿入主防御区的炮弹有6发(水线装甲带2发、主炮基座3发、司令塔1发);穿入主防区水平甲板的至少2发(但无法进入船体确认水平装甲的受损情况);穿入非主防区的炮弹至少有17发。以上总计有25发炮弹穿入船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效弹,但具体数量不详。以前介绍过,被推测命中俾斯麦的炮弹有200-300发左右。但因为船体缺损,能目视确认的只有一小部分。至于公认命中的四条鱼雷,只有两条可以目视观察到攻击效果,其中航空鱼雷造成的损害尤其显著。

实际上,单纯只靠射入主防区的6发炮弹、炸毁舰尾的1条航空鱼雷、威尔士亲王射入的1发水下弹,以及摧毁俾斯麦主炮的数量不详的炮弹,就足以对俾斯麦号造成致命伤害。至于某些德国人宣称自沉的痕迹,其实在水下探查中并未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