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先生逝世一周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提起中國的天眼“FAST”,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性能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達到500米,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即使你沒有聽過“FAST”,也可能在網絡上看見過這幾張圖片:大鍋裡蒸餃子、吃麻小、煮泡麵、清蒸魚。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圖源:微博)


這口被網友玩壞了的“大鍋”,就是完完全全由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超級天眼”,它主要用於尋找暗物質、暗能量和收集宇宙中的各種信號。

望遠鏡“鍋蓋”越大越靈敏,那500米的“超級天眼”究竟有多靈敏?

科學家打了個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機,也逃不過它的“眼睛”。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可以說,“超級天眼”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為全人類探索宇宙打開了一扇更寬廣的大門。

南仁東“FAST之父”,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在他的帶領下,建立起這座令全球矚目的世界級天文望遠鏡。

今天是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一年前,南仁東老先生因肺癌與世長辭。

他生前對家人說:“我特別不希望被人記住”的科學家,連遺言都是: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

他一生低調做人,但卻憑一之力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這是南仁東在晚年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的話。

也正是為著這句話,南仁東燃盡了他生命。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圖源:央視新聞)


1993年,在日本京東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當時就像同事表示:

“我們也建一個吧!”

當時的國內外環境是怎樣的呢?

國內: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不到30米。國外:重大的全球望遠鏡計劃都不帶中國人參與。


南仁東的這句“我們也建一個吧”有多難實現,可想而知。

從1994年開始選址,到2016年FAST最終落成啟用,南仁東花了22年。

這22年間他幾乎沒有任何節假日,也不敢浪費一天的時間,用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因為工作沒做好,FAST停一天,國家就白扔12萬”。

為了這項工程,他拄著竹竿翻山越嶺選址,遇到過泥石流,他喊著救心丸爬回埡口;山上沒有路,他咬著牙走;從北京到貴州的綠皮火車,他哐當哐當不知道坐了多少趟。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圖源:中華網)


光是選址,南仁東就花了十幾年。

在這期間,他還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推銷員——當時國家拿不出這麼多經費,他只能尋求合作單位的贊助,拼盡全力把這項工程推銷出去。

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項項難題也接踵而至——巨大的望遠鏡無法整體移動,南仁東就和團隊想出了通過移動反射面板來調整觀測區域的辦法,但這也意味著支撐和調整這些反射面板的鋼索能夠承受巨大的耐疲勞考驗,其耐疲勞性能必須達到規範值的兩倍。

而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生產這樣的鋼索。

“欠了國家的,鄉親的,那麼多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我有退路嗎?每一次做的例行實驗,我都要在現場,大家一起,這個問題解決了,創造了一個新的鋼索”,回想起當時的壓力,南老先生在生前的採訪中說。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跟隨南仁東的學生和工作人員常說,FAST選址的時候南老的頭髮和鬍子還是黑的,為了這項工程,他把青絲熬成白髮。

現在中國的“天眼”已經在瞭望宇宙,據統計,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中國人向來講求實用性,無論是伏羲八卦演繹的農耕漁獵,還是二十八宿支配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少有人遙望星空去思索是否有類似地球的天體,地外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對於中國的“超級天眼”,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天眼建成,有網友第一時間出來質問:“這個項目花費了多少錢?”、“看似高端,實則擺設一枚,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今天依舊如此,網絡上經常有人說:“搞科研投入這麼大,有什麼用啊?

@LWH6524823:500米大的太陽能爐,除了烤熟所有上空經過的飛鳥,還有其他作用啊?@玉清華:不說別的,就想問一句: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劇毒蘑菇:每天搞一些架人航天,活在夢裡,不如把這些人用來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LIULIUZHANG:搞科研的真實情況是,只有極低的概率才有新發現,絕大多數情況,就是大把的錢被糟蹋了。


他們說,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為什麼還要發展航天事業?科研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成功的,為什麼不把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那麼,中國“超級天眼”總共花費多少錢呢?據報道,“FAST”建造花費了6.67億人民幣。不到7億人民幣的價值,用來檢測茫茫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星際之間的交流、甚至用來搜尋外星文明。

這錢,真的多嗎?我們可以看一些數據的對比——

共享單車,投資超600億元。曾經以為能夠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革命式創新”,到最後卻發現造了一堆沒人要的廢銅爛鐵。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換算一下,共享單車花投入的600億,夠中國發射多少火箭?整個嫦娥工程第一期投入不過才14個億。

製作一檔綜藝節目需要花費多少錢?據網絡消息,中國火爆一時《偶像練習生》投資成本達3億元,《創造101》節目更上一層樓,招商額達到6億元。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一款手遊能夠收入多少?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再到上班族,好幾個年齡段玩家接連淪陷,創造了騰訊單一季度收入120億元的神話。

騰訊內部人士也曾向媒體透露過,2017最高月收入30億,1款“趙雲”皮膚單日賣1.5億,角色“魯班大師”一款皮膚達288元。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那麼和中國科技的投入比起來,真的多嗎?娛樂產業不斷創造收入神話是事實,航天事業的經費緊張也是事實。

據2018財年的NASA預算審批過程中,國會最終決定給NASA高達207億美元的預算。NASA在2017年也出過一個報告,估計中國航天預算僅20億美元左右。

還有數據顯示,我國年探月費用佔國民生產總值不足十萬分之二,佔稅收僅萬分之一。

人們總以為探索外太空要花很多錢,但是在GDP佔比裡實際上是滄海一粟。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早在1970年,一位美國修女曾經給nasa航天局的一位博士寫過一封信: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吃不上飯,為什麼我們還要發展航天事業?

美國太空總署的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回答道:

這世上還有無數的孩子遭著饑荒的罪,我怎麼還忍心要把這麼多錢都花在這火星之旅上?但是從長遠看,發展火星計劃對於解決我們在地球上正面臨著的種種嚴峻問題也大有裨益.空間計劃儘管只佔國家總預算的1.6%,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三,但它在美國政府所轄所資的全部項目中,無疑是最受關注,也很可能是最惹爭議的......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圖源:NASA)


在反智主義盛行的今天,在很多人眼中初中數學就夠用了,足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沒必要去學習高等數學那麼多複雜的公式——想要自己做知識的探索者,提高人類的認知水平,自大且沒有必要。

有趣的是,當初我們建高鐵的時候,公知、鍵盤俠也是罵聲一片。中國現在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長遠的眼光。

南仁東先生創造的“超級天眼”告訴我們,真正的科技和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才能做大做強。如果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拿來主義,差距是會越來越遠的。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天眼”的研製和建設,飽含著中國人對探索宇宙新知的嚮往。宇宙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是值得全人類不斷探索的。

“天眼”看上去高深,卻一直默默的幫我們“洞悉”著未來。

如果沒有這口“大鍋”,我們可能永遠都探索不了地外信號和文明。

如果沒有南東仁,我們永遠都沒有這個機會,做好這個準備,來等待地外文明的到來。

這讓我們對這個渺小地球上的渺小人類探尋那些終極問題的能力寄予一線希望。

就像一句話說的:幸運,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南仁東先生逝世一週年:他臨終前的一句話至今值得我們銘記


(1968年由宇航員威廉·安德斯從月球所攝:《地球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